东坡解事,拾摩诃香汗。
料理吴笺雪花满。
趁良宵、梦遇花蕊夫人,风度好,惟有情怀撩乱。
杜鹃闻马上,回首凄凉,何似明妃眄炎汉。
犹记旧宫墙、按拍停歌,剩佳句、眉州流转。
人世里、秋风白露多,看几袭、绡衣一时轻换。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
孟蜀宫词,是北宋诗人、文学家苏东坡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任成都知府期间所写。苏轼的《洞仙歌·次坡公孟蜀宫词韵》是一首以咏叹花蕊夫人为主题的词,表达了作者对花蕊夫人才情和美貌的赞美。
壬午: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摩诃香汗:指花蕊夫人的体香。
吴笺:指吴地制作的宣纸。
花蕊夫人:唐僖宗时入蜀为贵妃,后死于蜀,人称花蕊夫人。
摩挲:轻抚,触摸。
风露:风雨和月光。
红颜:指美丽的女子。也指代美好的时光。
明妃:汉武帝时的王昭君。
旧宫墙:指故都洛阳。
绡衣:丝织的薄衣服。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的咏物词。全词通过描写梦中与花蕊夫人相逢,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思念之情。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梦中与花蕊夫人相逢的景象;下片则抒发了对花蕊夫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东坡解事”点明了此词的主人公——东坡先生。他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抓住时机处理政事,所以才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并未被用来造福百姓,反而让他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之中,成为众矢之的。这一转折不仅揭示了东坡先生的性格特点,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句子“拾摩诃香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蕊夫人的香气比作摩诃(梵文音译,意为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她迷人的气质。同时,“拾摩诃香汗”也暗示了东坡先生对花蕊夫人的深深眷恋。这两句不仅为下一句“料理吴笺雪花满”做好了铺垫,也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料理吴笺雪花满”则是说东坡先生在整理吴地的书信时,仿佛看到了满天飘落的雪花,这些雪花象征着他对花蕊夫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雪花”既是自然界的景象,又暗指了花蕊夫人的美丽如同白雪一般纯洁无暇,令人陶醉。
“趁良宵、梦遇花蕊夫人”一句,表达了东坡先生在梦中与花蕊夫人相遇的美好时光。良宵,指美好的夜晚;梦遇,则是指梦中与某人相遇;花蕊夫人,则是梦中的主角,她的出现让东坡先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风度好,惟有情怀撩乱”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东坡先生在梦中对花蕊夫人的倾慕之情。风度好,意味着花蕊夫人的气质优雅迷人;情怀撩乱,则是指东坡先生的心境已经无法平静。这里既体现了花蕊夫人的美丽,又揭示了东坡先生内心的情感波动。
“杜鹃闻马上,回首凄凉,何似明妃眄炎汉。”这三句是对梦中场景的细节描绘。杜鹃鸟在耳边鸣叫的声音让东坡先生想起了战场上的凄惨景象,这让他对现实感到更加凄凉。相比之下,花蕊夫人的美貌似乎更加动人,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的王昭君。明妃眄炎汉,则是指王昭君远嫁匈奴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尊严。
最后两句“犹记旧宫墙、按拍停歌,剩佳句、眉州流转。”则是回忆过去与花蕊夫人在故都洛阳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时,他们曾一起欣赏歌舞,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句。如今,虽然已经离开了那片土地,但这些诗句依然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整首词通过对梦境中的重逢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东坡先生对花蕊夫人的深深眷恋。他既感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也感慨自己无法回到过去与花蕊夫人共度美好时光。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底蕴,又不乏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