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岩
【注释】 偈颂二十五首 其十三: 偈颂(音译,意为佛门颂赞之文):佛教经文中的一种韵文。 方外:泛指僧徒。此处指僧人。 倒指三十年:比喻时间非常久远。 道义:道德和正义。 铁壁银山:形容军队坚固如铁壁银山一般,难以攻克。 狼藉:混乱、散乱的样子。 西河师子:古代西域传说中勇猛无比的狮子。 【译文】 老朋友刚从远方来到,一见面就彼此了解。 三十年前的事仿佛还在昨天,但道义观念却是一天也没改变。
诗句:此香堪笑又堪悲,刚把愁肠说向谁。 译文:这香味既可笑又可悲,我该如何向谁倾诉我的忧愁呢? 注释: - 此香:指某种香味。 - 堪笑又堪悲:既可笑又可悲,形容心情复杂,既有自嘲的轻松,又有悲伤的情感。 - 刚把愁肠说向谁:刚要把心中忧愁向谁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品鉴一种香味时的心情。他既觉得这种香味有趣,又觉得它可悲,因为他不知道该向谁说出他的忧愁
释义: 这四句话分别对应着诗中的四个关键词。“离四句”是指“离四句偈”,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表示一种解脱的境界。“绝百非”则是指摒弃一切世俗的纷扰和杂念。“清寥寥”是指一种清净的状态,没有烦恼和杂念。“白滴滴”则是指清净如水滴般纯净无瑕。“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外”是指直达真理的深处,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缚。“千手大悲提不起,烁迦罗眼莫能窥”则是指虽然有大悲心,但无法触及真理的核心
【注释】 入院数日来:入寺数日,即住寺庙。入院,指入寺或进入庙门。 人事闹鬨鬨:人间的繁华喧闹,热闹非凡。鬨鬨,喧闹,喧哗。 两脚走如烟:形容行走迅速,像烟雾一样轻快。比喻僧徒行脚之速。 眼不见鼻孔:形容走路时,眼睛看不到自己的鼻子,比喻行走匆忙,无暇顾及细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僧人入寺后忙碌的生活状态。首句写僧人入寺后的日常生活,第二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僧人快速行走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译文】 出去归来,南天台,北五台。 目前包裹,满面尘埃。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赏析】 此诗以“迦叶贫、阿难富”作起兴,以“南天台、北五台”,喻人世的得失荣辱和富贵贫贱。而“目前包裹”“满面尘埃”,则指人世的尘垢纷扰。“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两句,以大禹治水之劳功与河流之自东向西流作比喻,表明人生在追求功名事业时,往往因循守旧,不求进取,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 以佛家思想写人间世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颂古十首 其九 洗肠换骨老芭蕉,拄杖拈来价转高。 卖与买人人不买,翻令平地起波涛。 ```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 颂古十首 其九 - 这是第十首关于古代人物的诗歌,题目“颂古十首”表明这是一组赞颂古代人物的作品。此诗第九首是其中之一,表达了对一位老者的赞美。 - 洗肠换骨老芭蕉 -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就像洗掉了内脏中的粪便
翻译: 坐在这里不能静下心来,心里想着其他事情而无法安静下来。 水一滴下去就能结成冰,因为有了风的作用才能燃烧起火。 注释: 1. 坐: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杂念纷飞,心神不宁。 2. 住:停留、不动。 3. 滴水生冰:形容事物在细微处就能产生巨大变化,就像水滴可以结成坚硬的冰一样。 4. 因风:利用外界的条件或力量。 5. 风吹火:比喻借助外力,可以使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 赏析:
《颂古十首》其五: 洗钵家家事一同,新罗不在海门东。因行掉臂赵州老,身在烟萝第几重。 此诗为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共十首。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洗钵家家事一同”描述了一种普遍的农家生活景象,即每家每户都共同参与农事活动,这反映出古代农耕社会中的集体劳动精神。同时,“新罗不在海门东”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此诗的译文为:扬州出现,寿丘被断,脚不落地,一身愁苦,不是冤家不能聚头。 “出现”意为出现,显露。“寿丘”是扬州的别称。“脚跟不点地”“身愁”都是形容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是冤家不聚头”,出自元代白朴《梧桐叶子》一折:“我则见玉树琼枝,恰便似鸳鸯绣幕,不是冤家不聚头。” 【答案】 “扬州”即扬州(今属安徽),这里泛指京城或朝廷。 “坐断”意为占据、控制。
注释: 等闲提起七斤衫,多少禅和着意参。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提起那七斤重的袈裟,许多禅师都倾注了心血去参悟它。 尽向青州做窠窟,不知春色在江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都把功夫用在了青州这个地方的修行上,却不知道春天的景色已经出现在江南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禅师们的行为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于禅宗教义和修行方法的执着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禅宗教义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