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韶
【解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片写饯行,下片抒发离别之情。 “海右”两句: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府开张,气势恢宏如天上的云彩接近蓬莱仙山。借筹底用——以筹策谋划,平蛮之策;草檄须烦——以檄文告谕,倚马之才。 “玉节”两句:玉制的军令,江上的旌旗,都映入眼帘;明珠翡翠,日边来的佳人美眷。 “遥知”三句:我远在他乡,思念你如同博望沙头明月照耀,为你照亮乘槎万里回还的道路。 【答案】 译文
《西湖竹枝词六首》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创作的七言绝句,收录于《西湖竹枝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诗句翻译: - 苏堤寺堤一径同:苏堤与寺堤之间有一条小径相通。 - 春花秋月长相逢: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总是不期而遇。 - 白面少年不相识:一个白面少年我不认识。 - 笑掷金钱唤阿侬:他笑着用金钱召唤阿侬。 2. 词语注释: - 苏堤:指宋代诗人苏轼为纪念其父苏洵而建的堤坝
诗句一:阑锁六桥春水深,鸳鸯鸂鶒荡人心。 此句描绘的是西湖景色的春天之美。"阑锁六桥春水深",形容春天时,湖上的桥梁被栏杆紧紧封锁,春水波光粼粼,显得十分深邃;"鸳鸯鸂鶒荡人心",则描绘了鸳鸯和鸂鶒这些水鸟的活泼景象,它们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动,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宁静的心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春天的西湖,柳绿花红,水波荡漾。 诗句二
湘云微度。六曲朱阑暮。帘外香飘梅子树。知有王孙索句。 谁将琼琯吹霞。柳花飞过东家。说与门前去马,断肠休为琵琶。 赏析: 《清平乐·湘云微度》是元代郯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湘云在暮色中慢慢走过六曲朱栏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湘云的身影和她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湘云的情感和对她生活的向往。 “湘云微度。六曲朱阑暮。”这句诗以湘云微度
【题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王仲弘,名不详,是南宋后期诗人、画家,曾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等职。此诗为诗人在湖南任官时所作。高彦敬,即高廉,字叔文,号玉泉,河南人。绍兴间曾以直阁学士知荆南府,后入为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其《巴陵山水图》为王仲弘所藏。此诗是对其画作的题咏。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押韵严谨,音调流畅,意境深远,风格清新自然。 【注释】 ①尚书:指高廉。尚书爱画山
春塘二月春波深,杨柳濯濯弄轻阴。 微风袅袅金虫落,隔屋两两黄鹂吟。 飞花莫遣度流水,化作浮萍无定止。 折时须折最长条,堤边系取木兰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塘二月春波深”:描述了春天的池塘在二月时,春水波荡漾,显得格外深邃。这一句通过视觉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中。 2. “杨柳濯濯弄轻阴”: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了一片朦胧的阴影
湖上荷花娇欲语,湖中女儿木兰舟。 荷花折得浑自好,只恐荷盘不耐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上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花与湖中的少女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诗中的"荷花"象征纯洁美好,而"木兰舟"则暗示着青春和活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
西湖竹枝词六首 西湖之美,女儿之画,月下之恋 十五女儿罗结垂,照水学画双娥眉。长桥弯月照别离,偏爱我家倩影随。 译文: 一位十五岁的姑娘,在湖边学着画双蛾眉的样子,她的倩影倒映在水中,宛如水中仙子。长长的桥下,弯弯的月亮,总是特别地照亮我的家,让我在离别时倍感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学习绘画技艺的诗。首两句通过“罗结垂”和“照水学画双蛾眉”描绘了女孩在学习绘画的场景
西湖竹枝词六首 妾家西湖住横塘,门前杨柳万条长。冯郎醉后莫折断,留待重来系马缰。 注释:我家住的地方在西湖的横塘上,门口有一排长长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冯郎酒后不要折断这些杨柳,等他下次再回来时还能系马用。 赏析:诗中的女主角住在西湖边,门前有杨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然而,她担心冯郎饮酒过量,会不小心折断这些柳条,影响她的出行。因此,她在诗中写道:“冯郎醉后莫折断,留待重来系马缰。”
雪霁顾仲瑛偕余与陈惟允坐剑池上,惟允为写图因赋诗云 残雪落林度西岭,古涧寒泉凝素绠。 孤僧倚树听微吟,一鹤临池照清影。 松间旭日映山椒,白云英英如雨飘。 何当为置王摩诘,更添几叶红芭蕉。 注释: - 残雪落林度西岭:描述的是冬天的景象,大雪覆盖了整个山林,树木和山峰都被雪覆盖。 - 古涧寒泉凝素绠:描述了古涧中流淌的泉水,清澈透明,如同白色的绳索一样。 - 孤僧倚树听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