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
诗句 1. 烟漠漠:描述天空中弥漫的烟雾,给人以朦胧、模糊的感觉。 2. 草离离:指草地疏离、零落的样子,给人一种荒凉或寂寞的感觉。 3. 巷口斜阳:描绘了夕阳斜照在狭窄的巷口,增添了一抹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4. 谢堂而今无燕飞:暗示着昔日热闹的宴会场所(谢堂)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剩下寂静和空荡。 5. 一春须有忆人时:整首诗以“一春”为线索,强调春天是容易让人想起远方之人的季节。 6
【诗句释义】 1. 蝉寂寂,雁嗷嗷。明月催文杵,清风送玉箫。青天碧海路迢迢。双眉长皱可怜宵。 2. 人易老,恨难消。枕上三声泪,江头万里潮。疏疏凉雨落芭蕉。梦魂何处破牢骚。 【译文】 1. 蝉在静静地鸣叫,大雁在哀鸣。明月催动文房四宝,清风送来玉箫声。漫长的路途通向遥远的天际。长长的眉毛因忧愁而紧锁。 2. 人生易老,怨恨难以消除。枕边哭泣的声音三声又三声,江头涌起的浪花万里连绵不绝
遐方怨 辞凤辇,泣鲛宫。冻合银瓶,竟床馀香分绿熊。 麝尘栖簟掩熏笼。几人簪白柰,吊惊鸿。 注释与赏析: 1. 词牌名及作者: - 《遐方怨》是一首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这首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之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词人。 2. 原文释义: - 辞凤辇,泣鲛宫。
这首诗的原文是:“遐方怨 莺燕老,凤鸾空。旧色罗裙,酒翻慵歌休洗红。 织愁如醉曲尘风。撇波鱼尾赤,病秋蓉。”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遐方怨”:这四个字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情感和对远方的怀念。"遐方"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满。 2. “莺燕老”:莺燕都是指春天的象征,莺莺和燕子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老"表示这些美好的事物或人已经逝去,不再存在
【注释】 遐方怨:远地的怨恨。遐,远。方,处所。 麟髓簏(jù):即“犀髓簏”,用犀骨雕成的笔筒或笔架。 獭脂筒:用狸猫的油脂制成的笔筒。 剪发涂眉:指女子为丈夫画眉修饰容貌。 脱簪(zān):去掉发簪。 却怜:又怜爱。 金井坠芳桐:指秋日里,院中桐树落叶飘零的景象。 绕阑悲露草:指在栏杆边,因看到露水沾湿了草叶而悲伤。 两心红:指两人相爱至深。 【赏析】 此词写一对恋人别离时的情景
【诗句注释】 遐方怨:远在异地的怨恨。 琼泪赤,砑笺红:琼指瑶,红色;砑是磨平,使纸光滑的工艺。形容眼泪晶莹剔透,书信鲜艳如花。 锦臆缠绵,一篇无题词思慵:锦意为华美、丰富;臆指心;无题指没有题目的诗词。形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但因为懒于作诗,所以无从表达。 却愁难寄此心同:却表示转折,忧愁的是无法把这份深情寄托给远方的人;同是相同的意思。意思是虽然有满心的思念
注释: - 鹃吊月:杜鹃鸟哀鸣,月儿也为之伤心。 - 鸟呼风:鸟儿啼叫,仿佛在呼唤风儿。 - 骏骨龙媒:形容马的骨骼强健如龙,体态俊逸。 - 翠华西巡天厩空:指唐玄宗曾西巡长安,如今长安的马棚已经空荡荡的了。 - 血殷宫锦障泥红:指战死者的血染红了皇宫中的锦缎地毯。 - 渥洼神物在,感怀同:意指那些神物虽然存在,但已无人能感受其美,因此产生了伤感。 译文: 遥远的远方传来了哀伤的哭声
注释: - 遐方怨:远方的怨恨。 - 蝉钿委,凤帏空:用“蝉”和“凤”来形容华丽的装饰品,而“钿”指的是镶嵌在首饰上的一种金属,这里借代华丽的装饰品;“凤帏”是皇宫内的帷帐,“空”表示空虚、冷落。 - 结绮临春:形容宫殿华丽,景色优美。 - 景阳歌残沉断钟:景阳宫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的“沉断钟”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被遗弃不用了。 - 落红惊叶舞回风:红色的叶子被风吹起,就像秋天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的翻译是:远方的花在吐露芬芳,眼泪在晶莹如珠。仙裙上绣有花纹的裥褶,绛河之水春潮波涛汹涌却无法到达。 青苔映衬着绮丽的窗扉,石华谁人在揽住我的衣袖,询问我修容的模样
【注释】 遐方怨:远方的怨思。遐,远;方,地方,这里指家乡;怨,思念。 玉笛:玉制的乐器。 掩香闺:关上门,不让人闻香气。 髼忪 (xiūsōng):形容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象床纱衾(qīn)朝倦欹(qī):象床的纱帐早上被睡得很晚的人压得歪斜了。象床,象牙床;欹,倾斜。 一双新燕绕帘飞:燕子绕着门的帘子飞。 错教惊梦醒,远人归:错叫惊醒了我。远人,远行在外的人。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