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漠漠,草离离。巷口斜阳,谢堂而今无燕飞。
一春须有忆人时。刺桐花落尽,鹧鸪啼。

诗句

  1. 烟漠漠:描述天空中弥漫的烟雾,给人以朦胧、模糊的感觉。
  2. 草离离:指草地疏离、零落的样子,给人一种荒凉或寂寞的感觉。
  3. 巷口斜阳:描绘了夕阳斜照在狭窄的巷口,增添了一抹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4. 谢堂而今无燕飞:暗示着昔日热闹的宴会场所(谢堂)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剩下寂静和空荡。
  5. 一春须有忆人时:整首诗以“一春”为线索,强调春天是容易让人想起远方之人的季节。
  6. 刺桐花落尽:刺桐(即木棉花),其花落尽意味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7. 鹧鸪啼:鹧鸪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类,其独特的鸣叫声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这里用“啼”字形容鹧鸪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心中的哀愁。

译文

烟雾笼罩的天空显得模糊不清,草地上的草木也显得孤零零地散乱分布。夕阳斜照在狭窄的巷子口,昔日热闹的宴会场所现在空无一人,连燕子都不再飞来。春天总是容易让我想念远方的人,因为刺桐花已经落尽,而那独特的鹧鸪叫声也在耳边响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烟漠漠,草离离”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氛围,仿佛诗人的心也随之飘向远方。接着,“巷口斜阳,谢堂而今无燕飞”将读者带入一个曾经热闹而又如今空寂的场景,使人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而“一春须有忆人时”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最后一句“刺桐花落尽,鹧鸪啼”,不仅与前面的景象相呼应,更以“鹧鸪啼”这一意象,加深了诗的情感色彩,使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和感人。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和深情的语言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