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空数行雁哽,莽苍苍万苇。
素商动、黄鹄矶边,暮云相望愁悴。
暗笛奏、梅花自落,余红可许颓阳系。
飐荒磷、诗唱秋坟,梦醒何世。
飞舄东南,迅羽过眼,认梁间燕垒。
送箫鼓、明月长桥,旧家门巷遥对。
又吴天、霜钟警客,引残酌、城乌寒起。
有涯生、如草青袍,每沾清泪。
西风故国,咫尺觚棱,皱冷半池水。
行且住、鹬冠金弹,尽避骢马,路陌讴歌,问谁能似。
蓬壶胜境,花砖晴昼,功名还比匡衡薄,换江湖、满目凄凉味。
孤光占得,年年载笔登楼,望京赋情千纸。
枫林夜黑,唳鹤亭皋,料倦魂尚滞。
最感怆、童乌曾预,数卷玄文,简断编残,砚尘难洗。
巫阳筮楚,铜仙辞汉,人间犹有怀旧念,沸沧波、多少惊心事。
虚堂静掩宵深,画烛双椽,露零未已。
这首诗是一首词,由闻人话语引发对瞻园师轶事的回忆和感怀。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寥空数行雁哽,莽苍苍万苇:空旷的田野上,只有几只大雁在鸣叫,周围是茫茫无际的芦苇。
- “寥空”:广阔而空旷的地方。
- “数行”:数量不多。
- “雁哽”:大雁因为叫声而哽咽,这里形容大雁鸣叫的声音。
- “莽苍苍”:广阔无边的样子。
- “万苇”:无数的芦苇丛生,形象地描绘了野外的景象。
- 素商动、黄鹄矶边,暮云相望愁悴:黄昏时分,箫声悠扬,触动了黄鹄矶边的沉思。
- “素商”:指黄昏时候吹奏的箫。
- “动”:发出声音。
- “黄鹄矶边”:指的是黄鹄矶这个地方。
- “暮云相望愁悴”:黄昏时的云彩让人产生忧愁。
- 暗笛奏、梅花自落,余红可许颓阳系:傍晚时分,笛声轻轻吹响,梅花随风飘落,夕阳西下时也显得有些无力。
- “暗笛奏”:傍晚时分,笛声轻轻吹响。
- “梅花自落”:形容梅花随着风飘落。
- “余红可许颓阳系”:夕阳如同疲惫的鸟儿一样,被晚风吹得有些摇摆不定。
- 飐荒磷、诗唱秋坟,梦醒何世:秋风中,落叶纷飞,诗人在秋坟边吟诵诗句,醒来后不知道身处哪个世界。
- “飐荒磷”:秋天的风把落叶吹得纷纷扬扬,犹如磷火一般闪烁。
- “秋坟”:秋天的墓地,这里用来形容萧瑟的气氛。
- “梦醒何世”:梦醒之时,不知道是梦境还是现实。
- 飞舄东南,迅羽过眼,认梁间燕垒:忽然间,诗人化作一只燕子飞向东南,翅膀掠过天际,仿佛在寻找旧日的巢穴。
- “飞舄东南”:诗人化作一只燕子向南飞翔。
- “迅羽过眼”:迅速飞过,形容速度很快。
- “梁间燕垒”:梁间的燕子筑起了巢,这里比喻诗人曾经的生活或回忆。
- 送箫鼓、明月长桥,旧家门巷遥对:箫声和鼓声伴随着月光洒落在长桥上,远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旧家门前,彼此遥相对望。
- “送箫鼓”:箫声和鼓声一起响起。
- “明月长桥”:明亮的月光洒在长桥上。
- “旧家门巷”: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 “遥对”:远远地相互面对着。
- 又吴天、霜钟警客,引残酌、城乌寒起:夜幕降临,吴地的天边传来阵阵钟声,提醒着人们夜晚的到来。
- “又吴天”:夜幕笼罩下的吴地。
- “霜钟警客”:钟声在夜里回荡,给人一种警觉的感觉。
- “引残酌”:用残杯中的酒来表达内心的感慨。
- “城乌寒起”:乌鸦在寒冷的夜晚开始活动,这里借指诗人的思绪在寂静的夜晚里徘徊。
- 有涯生、如草青袍,每沾清泪:人生的旅程是有限的,就像青草地上的草一样,岁月匆匆流逝,诗人常常因思念而流泪。
- “有涯生”:人生是有限的。
- “如草青袍”:像草一样平凡无奇,没有显赫的地位。
- “每沾清泪”:经常因为思念而流泪。
- 西风故国,咫尺觚棱,皱冷半池水:西风吹拂着故国的土地,虽然近在咫尺,但只能感受到它的棱角分明,水面因此显得更加寒冷。
- “西风故国”:西风吹拂着故国的土地。
- “咫尺觚棱”:虽然很近,但感觉上像是很远的距离。
- “皱冷半池水”:水面因为西风而显得更加寒冷,波纹荡漾。
- 行且住、鹬冠金弹,尽避骢马,路陌讴歌,问谁能似:诗人行走着,停下脚步,戴着鹬冠(一种古代的帽子)拿着金制的弹弓,尽量避开骑着骏马的人,只在路上唱歌,询问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样的才情。
- “行且住”:行走着停下来的意思。
- “鹬冠金弹”:头戴鹬冠(一种古代的帽子),手拿金制的弹弓。
- “尽避骢马”:尽量避免骑马的人。
- “路陌讴歌”:在路上唱歌。
- “问谁能似”:询问谁能和自己一样有才华。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