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
【注释】 遐方怨:远在天边的怨恨。遐,远;方,处所。 官柳绿,水𦾴红。泪睫听莺,谢娘春来归思慵。 谢娘:对女子的尊称。谢,谦辞;娘,母亲。 两心同:心意相同。 蜀弦中:指《琵琶行》中的“蜀江之水清且浅”,意即清澈见底的江水。 【译文】 官家栽种的杨柳发新芽了,河水也泛出嫩红色了。我听着窗外啼叫的黄莺,想起你,春天里你归来的心情是那样的懒散。 不如我们两人心意相通。夜深时双凤对鸣,我弹奏琵琶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词。“遐方怨”,是说远方的怨恨,即远别的悲伤。 “消粉蠡”,即“香销粉蠡”的倒文,用香销比喻人已逝去。这里指女子已经死去。“减香筒”,即“香销减筒”之意,以香销比喻人已逝去。这里指男子已经死去。“屈膝铜铺”句,意为在铜铺前跪地乞讨。“提携”,本义是手拉、手挽,引申为扶持、帮助。“团扇风”,本义是扇子风,这里指扇动衣袖以凉身。“泣香残露井边桐”,意谓泪洒井边的桐树
【注释】 1. 槐叶:槐树叶。槐,木名。 2. 露盘空:形容秋天的夜晚,月亮高悬,露气凝结在盘子上,像水银一样晶莹透亮。 3. 长乐钟:即长乐宫铜钟,是古代宫廷中用来报时和祭祀用的乐器。 4. 玉蟾(chán)香:月亮。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此处指月亮。 5. 御沟:即长安城北的护城河,又称“金沟”,是皇宫与民间之间的界线。东:指东边。 6. 呜咽水:指流过皇宫的护城河水
【注释】 遐方怨 本意遐方:远方,这里指远在他乡的人。怨:怨恨。本意:原本的用意。 红酥减,粉云残:形容女子脸上的红晕消失,如脂粉般的云彩也消失了,比喻美人已逝。 试揣裙襕:试着去量量裙子的下摆。 镜听无凭相见难:没有镜子听声音是难以辨认真假的,比喻音信渺茫,无法相见。 朝朝空抱紫珍看:天天只能抱着紫色的珍宝(指玉佩)观看。 在萧关:即《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
云层翻滚,细雨飘洒。故乡的泪水沾湿了灯前,不相信今年春天不会到来。 杜鹃鸟声声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偏偏不在我的客居之窗和我的睡眠之床,在枕边啼叫。 【注释】 遐方:遥远的地方 怨:忧愁、哀怨 怀友:怀念朋友 霏霏:纷纷飘落的样子 杜宇:即子规,蜀地的一种布谷鸟 偏不向:偏偏不向着 人卧:人的床 枕边啼:枕边的鸟儿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词是写羁旅愁思之作。上片写景,云雨交加的天气,故乡亲人的思念
【赏析】 《遐方怨》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所作的小令。词中以花为媒,借咏物寄寓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上片写红绶带、锦香囊、玉郎、秋夜梦魂狂,下片写思艳质、想娇妆、金盏、醉乡,表现了作者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切,富有浪漫色彩。 【注释】 1. 遐方:远地。 2. 怨:怨恨。 3. 红绶带:用红色丝带做的腰带。 4. 锦香囊:用锦缎做成的香囊。 5. 玉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理解、识记相关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思多背,注意词语的解释和提示语。答题时注意仔细辨识选项中的内容和提示语,将选项中和原诗句相同的组合起来,然后做出判断。此诗写一个年轻少妇思念远行丈夫的情思。首句“帘影细”点出闺房环境;第二句“簟文平”,指床席平坦如镜,暗示少妇心情平静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上片“遐方怨”点明题旨。首句以花半拆暗示时间之早,雨初晴暗示时令之晚,花虽未全开而已凋零,露华犹在而日头已高,这既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又是作者感情的外射,表达了一种孤寂感、伤春意、愁苦情。“未卷珠帘”,是说没有起床;“梦残惆怅闻晓莺”,是说夜梦不醒而愁思满怀。下片“宿妆眉浅粉山横”是说昨夜的妆容还留在脸上,眉毛淡淡的如山横斜,用比喻的手法,将眉妆比作山形
诗句: 温庭筠·遐方怨凭绣槛,解罗帏。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 译文: 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断肠。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注释: - 凭绣槛:形容女子依靠雕花栏杆,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 - 解罗帷:解开丝织的帷幔,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好奇与期待。 - 未得君书:没有收到丈夫的书信,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