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原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对苏于伯机在浙东官位的祝贺和祝愿。 翻译: 衣冠(指文人):指文人学士。文献参诸老:指的是文采和学识都很高。台阁功名负此公:台阁是指朝廷,功名是指功名事业。负此公:指有这个才能。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衣冠文献参诸老" - 这句子表示苏于伯机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学识渊博,可以与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媲美。 2. "台阁功名负此公" - 台阁在这里指的是朝廷
【诗句释义】 1. 雪晴川净驾飞桅,舟入河冰二月开。 - “雪晴川净”描述的是雪后晴朗的河流和清澈的水面。 - “飞桅”指的是船只上的帆。 - “舟入河冰二月开”意味着船只在二月的冰河上行驶。 2. 壮士不缘弹铗去,故山曾见烂柯来。 - “弹铗”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诗人自己。 - “烂柯”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树,也用来象征时间或事物迅速流逝。 3. 上林淑气催花柳,盛代英雄擢草莱。 -
【诗句释义与赏析】清明省墓 短棹吴歌花满川,春帆愁断《蓼莪》篇。小溪蘋藻墦间祭,春雨桑麻墓下田。 黄壤有灵终异土,青山无树半荒阡。伤哉巴峡松楸路,狐兔苍寒六十年。 【译文】 我独自一人来到墓地,看到一片花海。春风中,船帆摇曳着,仿佛在诉说那首悲伤的《蓼莪》。小溪边,人们摆上祭品,春雨滋润着田野,桑麻生长得旺盛。黄土之下的神灵啊,你终究要离开故乡的土地,去到另一个世界。那青山之上,没有一棵树
杭州福神观记 始延祐戊午八月,未期年而大备。张公惟一奏曰:“明道冲正玄逸法师,西湖福神观主持,提点臣崔汝晋,重建福神观成。乞降纶音,辉贲林谷,以振玄风,以崇毖祀。”制曰:“可。”惟张公克知崔君,君亦不负所知。古之人神交气,应有不一接言笑,而意已孚者,信若此者哉! 吾尝观老氏之道,以虚无为宗,以清静无为为用。后世殊庭珍馆,儗诸神山务极缮治,其说始于学仙者流。然知道者,则曰:“吾恬澹冲寂
杭州西湖自古以秀丽闻名于世,湖中仙佛居所众多,西太乙宫便是其中一座。此宫在宋时已存在,至明、清两代,其规模和建筑风格有了极大的发展。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杭州福神观记 杭州西湖古称秀丽甲于江南,环湖多仙佛之居,宅幽临旷,金碧相望。宋祠太乙神为宫者二,其在孤山者,表曰西太乙宫,宫之北曰为断桥,桥左为福神观,本宋赵氏故宅。长堤古柳映带檐梠,居游者以为距城密迩,而尽挹湖山之胜
【解析】 “延祐”为元英宗年号;“七年”即公元1320年,是元朝至顺帝的在位年份;“正月望”即正月初八日,农历的正月十五。所以本诗是作者在正月十五日所写的观感之作。“福神观”,是杭州城内一座道教宫观,因供奉福禄之神而得名。“道士”,指观内道士。“福神”即“福禄”之神,是中国古代人们所信奉的一种神灵,主管人间的福气和财富。“观”,是道观或寺庙的通称,这里是指杭州福神观。 【答案】
【译文】 去岁登上这岭,暑气逼人难攀登。 此岭至山顶道,五岭九曲萦绕盘。 鸡啼叫醒行旅人,月夜清辉露水满。 竹舆载我梦未醒,细衣微寒感凉意。 芙蓉峰峭立如削刀,秀出群山之顶端。 登顶攀上烟雾萝,遥望凌风的古栈。 想当初混沌初开时,神力疏凿除奸邪。 幸经人力斧凿通,仍留苍石顽石坚。 剑门倚依崇墉城,函谷关被封泥丸。 环顾东南偏处地,地势起伏见异观。 稍作休息天欲晓,岚光映照山林间。 听说此地胜如寺
赵干春山曲坞图 春云尽敛青山出,雨过千林翠犹滴。桃花历乱柳芊绵,两两啼莺在林隙。 短桥深树阿谁家,楼阁重重映晓霞。往来岂是避秦客,理乱不闻度岁华。 衡门草绿深于染,回塘潋滟流青靛。鸡鸣犬吠各成村,岩际飞泉如白练。 虚亭寂历倚江开,图画千重入望来。桃源山庄何足数,此卷真足称奇哉。 画史当年推赵干,妙笔流传人所羡。吁嗟乎人去悠悠不可呼,为君赋此期重见。 【注释】 1. 春云:春天的云彩。尽敛
文湖州竹二首 翰墨真儒者事,书生如山未知。判取诗书万卷,来看风霜一枝。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 1. 翰墨真儒者事:指的是文人学士从事文学和书法等学术活动。 2. 书生如山未知:形容书生众多,犹如高山一般,却不知深浅。 3. 判取诗书万卷:意为选取了大量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 4. 来看风霜一枝:表示通过阅读书籍,能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洗礼和风霜的痕迹。 - 译文: 1. 在翰墨中
方方壶松岩萧寺图 雨过鹧鸪啼歇,日斜猿兕声高。 湖上长烟漠漠,山中古寺迢迢。 人立东皋清眺,帆归西浦寒潮。 注释:雨过后鹧鸪的啼叫声渐渐停歇,夕阳西下时猿和野鹿在林中发出的声响显得格外高亢。湖面上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远处的山峰上古寺遥遥相望。我站在东边的小山坡上眺望远方,帆船从西边的江浦驶回,海面上还带着未散去的寒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