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禧
首先我们逐句解读古诗: 1. 偕谭子钦惟寅游西樵 -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和谭子钦、王惟寅一同游览西樵山的愉快心情。"偕"意味着一起,"谭子钦"和"王惟寅"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伴,而"惟寅"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个人的名字。 2. 江西美景闻天下,君上湖亭意若何 - 第二句描述了江西的美景闻名于世,而他们(可能包括谭子钦和王惟寅)登上了湖亭欣赏美景。"江西"指的是江西省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解释 论交常忆少年时,耐久如君倍足思。 - 论交: 指与人交往,此处指与朋友的友情。 - 忆少年时: 回想年轻时的友情。 - 耐久如君: 形容友情长久不变,如同您(徐稚)一样坚固。 - 倍足思: 更加思念。 - 译文: 经常回忆我们年轻时的友情,它如此牢固持久,让我更加怀念。 金马不移孺子节,石麟肯负志公期。 - 金马: 古代用金制作的马象征荣誉或地位。 -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登高远俗之志自况,借物言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浮屠百尺绝花尘,一望霜林暮色匀”:佛塔高百尺凌绝了花的尘土,放眼望去,暮色中的树林一片清朗。 译文: 佛塔高达百尺,远离了世俗的尘嚣,放眼望去,在暮色中,那片树林显得十分清晰。 “啸傲自然能远俗,步趋何必不随人”:在山林中啸傲自如,便能远离世俗;但不必刻意追随世俗之人。 译文: 在山林中啸傲自如
【解析】 此诗首句“江色侵枫冷”写景,渲染了清冷的秋色氛围;次句“松风入暮幽”,写诗人独酌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凄凉感;第三句“莫愁樽酒尽”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酒消愁,表达出对酒的依恋之情;末句“明月在高楼”,写诗人仰望天空,寄托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译文: 江边景色寒冷,仿佛浸染着秋天的色彩,傍晚时分,一阵清风徐徐吹来,松涛阵阵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梅落桃初开:梅花刚刚落下,桃花已经绽放了。这里的“梅”和“桃”指的是春天的景象,而“才落”和“见桃花”则形容时间的转变。 2. 欲问桃源路:我正想询问通往桃花源的路径,这是引用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故事,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3. 直上翠微开眼界:我要直接攀登到翠微山,开阔自己的视野。这里的“翠微山”可能是作者所在地或者灵感的来源地。 4. 饱餐赤饭养心芽
【释义】:采桑女,织机旁,男耕女织两相宜。使君何不思,为何不与百姓同享丰裕? 使君策马城南隅,妾归深阁缫新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金门射策尽名贤,谁似江南阎子然。 “金门射策”是指科举考试中的射策题目,指的是参加科举的人在考试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里用“尽名贤”来形容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而“谁似江南阎子然”则是诗人在比较自己和江南才子阎子然的能力。阎子然则是唐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 白虎谈经知独步
林庇民保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萧萧竹影闲桐阴,有客携琴慰素心。 释义:竹林中的影子悠然自得地映在梧桐树下,有客人带着琴弦,安抚了我那平静的心。 秋老登楼频作赋,愁深抱膝共高吟。 释义:秋天已经老了,我登上高楼频繁地吟诵诗歌,心中满是深深的忧愁,抱着膝盖一起高声吟唱。 招寻丛桂香初散,快读残书酒满斟。 释义:寻找着丛中的桂花,香气刚刚弥漫散开,快把剩下的书籍读完,酒已斟满了酒杯。 莫恨龙门策未报
赠洪善庆兴祖和壁闲沈□韵 高卧烟萝饮上池,姓名独许古人知。 我来欲补洪家传,入坐先寻沈约诗。 舒卷闲云看不厌,参差玉蝶放偏迟。 殷勤送客过方井,古道真堪照一时。 注释: ①高卧:悠闲的休息。②“姓名”句:意指自己的名望和地位都不如古人。③兴祖:指洪兴祖(1087—?),南宋诗人。④壁闲:指沈约(441—513),南朝齐代文学家、音韵学家,与周颙等合制《四声切韵》,是最早提出四声理论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赏析能力。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梅花引我入溪深”、“苍烟踏破鞋无迹”等句子都表达了诗人赏梅后的喜悦之情;“赢得清芬盈客袖,莫愁归路暮云侵”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 译文:我被梅花的芳香引到深深的溪边,半边青松半侧翠林。它经受了岁月的严寒已经结下了知心朋友,还用春色点缀幽深的山冈。 (2) 注释:青松翠林:形容山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