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百尺绝花尘,一望霜林暮色匀。
啸傲自然能远俗,步趋何必不随人。
参军帽落嘲谁解,□□□残草作茵。
却羡东篱陶处士,菊花犹插碧纱巾。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登高远俗之志自况,借物言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浮屠百尺绝花尘,一望霜林暮色匀”:佛塔高百尺凌绝了花的尘土,放眼望去,暮色中的树林一片清朗。
译文:
佛塔高达百尺,远离了世俗的尘嚣,放眼望去,在暮色中,那片树林显得十分清晰。
“啸傲自然能远俗,步趋何必不随人”:在山林中啸傲自如,便能远离世俗;但不必刻意追随世俗之人。
译文:
在山林中啸傲自如,便足以远离世俗;何必刻意追随世俗之人呢?
“参军帽落嘲谁解,□□□残草作茵”:参军帽落地,嘲笑那些不解风情的人;野草已枯黄,只能做垫脚之物。
译文:
参军帽落地,嘲笑那些不解风情的人;野草已枯黄,只能做垫脚之物。
“却羡东篱陶处士,菊花犹插碧纱巾”:我却羡慕陶渊明那样的隐者,他依然在东篱下种植菊花,头上仍然戴着绿色的头巾。
译文:
我却羡慕陶渊明那样的隐者,他依然在东篱下种植菊花,头上仍然戴着绿色的头巾。
赏析:
此为唐末诗人韦庄的作品。首联写诗人登临高处,俯瞰大地,只见远处层林尽染,近前则是一片苍翠,而天边的晚霞又给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色彩。颔联是说,在这山巅之上,我啸傲山林,超然物外,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扰;但我又何必非要像那些追逐名利的人那样,随着众人亦步亦趋呢?尾联则写诗人对那些不知情趣的人表示轻蔑,并暗讽他们不识货。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豪放之情。尾联写诗人对那些不知情趣的人表示轻蔑,并暗讽他们不识货。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豪放之情。全诗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旷达、潇洒、豪放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