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注释】 名利:功名利禄,世俗所追求的。开颜:欢笑。元来:原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夜独坐,面对满天明月感叹人生的虚幻和短暂,抒发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深刻体味。全诗用典贴切,寓意深远,是一首哲理诗。 “名利滔滔逝不还”,意思是说名利像江河流水一样滚滚而来,源源不断,却无法把握,一去不复返。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名利就像流水一样
以下是对《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 其五 橘乐山》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诗句解读 1. 绰约 - 解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举止优雅。 - 应用:这里用以形容橘树的娇柔姿态,仿佛一个穿着华美衣裳的女子,既婉转又不失庄重。 2. 敝姑射 - 解释:传说中的仙人居所,位于昆仑山附近,常被描绘为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 - 应用:此处借指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清静与高远。 3. 倏忽
了悟由来迥未融,须知外内本无空。 舞雩三省曾家业,到底何人得所宗。 注释: 1. 了悟:彻底明白、觉悟。 2. 迥未融:指完全融合或统一的状态。 3. 外内:指外在和内在。 4. 本无空:本质上并不存在虚空。 5. 舞雩: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会舞动衣襟来祭天。 6. 三省:三次的省察或自我反省。 7. 曾家业:曾家的产业或事业。 8. 得所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或宗旨。 赏析:
注释:我渴望李三洲从蜀地归来,因为他的见识和才华都让我十分敬佩。他的名字在名山中显得更加奇特,他的仙姿和灵质一直是我所期待的。青城道士们都认识他,他新写的《参同契》注疏也已经归集了。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李三洲的赞美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见识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一 八百僧同了性缘,谁知行者得心传。 当时若解真空幻,碓下应须出圣贤。 注释: 1. 了性缘:悟透本性,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 2. 行者:指僧人,这里泛指修行的人。 3. 心传:指禅宗中通过心传的方式传递智慧和教义。 4. 真空幻:指佛教中的空幻观念,强调一切事物的虚幻性。 5. 碓(duì)下:指舂米时用石碓捣米的石臼下方,比喻修行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禅理的诗作
注释:我这颗心通过大道可以达到无穷的境地,一切的吉凶祸福都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这种学问千年来很少有人研究,但是从我的思考来看,这是值得下功夫钻研的。 赏析:诗人用“此心”和“大道”这两个关键词作为开篇,表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心灵可以通过大道达到无穷的境界,而一切的吉凶福祸都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人是无法控制的。他认为这种学问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
【注释】 秋夜:指秋天的夜晚。感兴:即感怀之意,抒发感慨。圣门:圣人的门庭。仁礼:仁爱礼义。双轮:两轮并驾齐驱,比喻两者不可偏废。檀弓:《礼记》中的一篇,记述了孔子与弟子曾参的故事。语更真:语出《檀弓》更真实。关西:古地名,今陕西长安一带。传此脉:传授这脉理(仁义之道)。遗教:前代圣人遗留下来的教言。觉斯人:使这些人觉悟。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时
注释: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三 六经群圣本宗元,派出新枝尽子孙。 翻笑世儒痴自异,错将苗孽作根源。 译文: 六经群圣的根本在元,派生出新的枝叶都是子孙。 却可笑那些世儒们愚蠢地自寻异说,将错误的苗类当作根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六经和儒家思想的质疑与反思。他认为,六经群圣的根本在元,而后世的儒家学者,却将这个“根本”视为“苗孽”,甚至将其奉为“根源”。这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行为
【注释】 秋夜:指秋季的夜晚。 杨简:南宋末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著有《杨子易传》。 象门:即象山,在今浙江宁波东面,为陆九渊讲学的地点。 卜商:即卜子夏,字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秋夜的景致抒发对贤圣向禅求、杨简风狂的忧虑之情。首句写秋夜的景色,第二句用典表明自己的思想,第三句表明自己与杨简不同
注释:秋天的夜晚,我感慨良多。学圣人的人应该像他们一样,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豁达的胸怀。只有用心诚意地学习,才能体会到知识的深远。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学习圣人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不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豁达的胸怀。同时,他也强调了用心诚意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用心诚意地学习,才能体会到知识的深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学习和人生态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