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注释: 1. 爱子窥颜色,趋庭问所思。 注解:儿子(爱子)偷看母亲的脸色,向庭院询问母亲的想法。 2. 望中云共远,阶下草方滋。 注解:看着远方的云彩,它们似乎已经很远;在台阶下的草地上,草刚刚生长起来。 3. 晓日明金骑,春风吹绿枝。 注解:天刚亮时太阳明亮,金色的战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春风轻轻吹拂着绿叶。 4. 还闻临别去,遥附万年卮。 注解:听说你即将离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语言,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作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要明确重点词句在原诗中的确切位置,并正确解释其含义,然后根据全诗的内容进行赏析。此题要注意“塞草”是“边塞上的野草”
【注释】 拂晓动危旌:拂晓,天明。旌旗在早晨就高高扬起。指北平:即今北京。严垂:严加戒备。骢马:青白色的马。故遄征:因此要急行。二镇:二镇是指宣府、大同两个边镇。雄天邑:雄壮的边关。亘石城:《汉书·地理志》载:“上谷广阳郡有鸡鸣山,其北口曰石门。”这里泛指长城。直劳前箸借:直,直截。劳,烦扰。前箸,指笔,借指文。已夺右贤精:《后汉书·窦融传》载:“右贤王既为窦融所说,乃与诸昆弟相率来降”
【注释】 ①宣大:指宣化府和大同府。②雁门关:古关名,在今山西雁门山。③狐岭:山名,在今山西宁武县西,是出长城口入塞的必经之路。④太白:即白登。⑤钲鼙(zhōng pí):古代军中乐器。⑥汉贤名:汉朝的贤臣名将的声威。⑦要令:使、让。 【赏析】 《送李子西出按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李子,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立功的愿望。 第一联
注释: 1 清边:清理边境,确保安全。 2. 知有志:知道有决心和意志。 3. 慷慨赴戎行:意气昂扬地奔赴战场。 4. 沙碛:沙漠中的沙石地带,荒塞。 5. 风云:比喻形势变化或天气变化。 6. 朔方:北方,这里指代宣大一带。 7. 角弓:古代的一种弓箭。 8. 铁骑:装备铁甲的骑兵。 9. 狼烽:一种烽火,用来传递紧急信息。 10. 凯奏长:胜利归来,报功请赏。 译文:
【注释】 省中:指官署。晓起:天刚亮就起床。偶有所思:偶尔想到的一些事情。 在公:指为官或办事。夙夜:早晚,日夜。宵夜。出户:走出门外。徘徊:来回走动、漫步。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严更:深夜。彻:通晓,明了。纷纷:纷乱的样子。曙色:天亮时的景象。开:出现。禁钟:官署里报时的钟声。清晓月:初升时月亮。宿露:隔夜的露水。槐(huái):槐树。 鸟有鸣相和:有鸟儿鸣叫,互相应和着。人皆去不回
【注释】 1. 朔风凄:指北风刺骨,十分寒冷。 2. 寒光逼马嘶:指马受寒鸣叫。 3. 草方萋:野草丛生,长势喜人。 4. 行花县:地名,在今四川境内,这里泛指蜀地。 5. 烟波下篆溪:指篆溪的景色如烟似雾,美不胜收。 6. 非土:不是故乡的人。 7. 遥逐夜猿啼:形容自己远离故土,无法听到家乡夜晚的猿猴叫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崔懋言赴顺庆太守任时所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在中秋夜晚怀念过去的生活,感慨时光易逝。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明月皎三五,况复中秋时。 - “明月皎三五”指的是月亮明亮,是农历十五。“况复中秋时”表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更加让人感到感慨。 2. 清晖岂不满,望望祗益悲。 - “清晖”指的是月光。诗人看到明亮的月光,反而感到更加悲伤,因为他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3. 忆昔忝朝趋,亲承白发娱。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朝中任职,每日清晨前往阙左候朝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其对应的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阙左候朝: - 关键词:阙左(宫殿左侧)、候朝(等待上朝) - 译文:在宫殿的左侧等候上朝。 - 注解:阙左指的是宫门左侧,古代官员上朝时站立的位置。候朝则表示等待开始上朝。 2. 清光想玉旒,曙色望瀛洲: - 关键词:清光(清晨的光线)、玉旒(美玉制成的帘子)、曙色(早晨的天色)
缓步庭中 倏忽怅无娱,空庭步自虞。 本无黄绶意,偶忝赤墀趋。 草色萋闲径,莺声满上都。 何当乘此去,散发故山隅。 注释: 缓步庭中:慢慢走在这庭院里。 倏忽怅无娱,空庭步自虞:忽然感到惆怅,没有娱乐,独自漫步在空旷的院子里。 本无黄绶意,偶忝赤墀趋:本来没有担任高官的意思,偶然被委派到朝廷来。 草色萋闲径,莺声满上都:草色繁茂地长满了田间小道,黄莺的歌声充满了都城。 何当乘此去,散发故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