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常夙夜,出户偶徘徊。
忽忽严更彻,纷纷曙色开。
禁钟清晓月,宿露滴庭槐。
鸟有鸣相和,人皆去不回。
【注释】
省中:指官署。晓起:天刚亮就起床。偶有所思:偶尔想到的一些事情。
在公:指为官或办事。夙夜:早晚,日夜。宵夜。出户:走出门外。徘徊:来回走动、漫步。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严更:深夜。彻:通晓,明了。纷纷:纷乱的样子。曙色:天亮时的景象。开:出现。禁钟:官署里报时的钟声。清晓月:初升时月亮。宿露:隔夜的露水。槐(huái):槐树。
鸟有鸣相和:有鸟儿鸣叫,互相应和着。人皆去不回;人们都离开这里,不再回来了。
【赏析】
此诗是写清晨时分作者在官署中醒来后,看到窗外天色渐明,听到报时钟声,想到自己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但人们已经都离开,再也不会回来,心中不免有些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省中晓起偶有所思”,点出题中“晓”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省中”即官署,“偶有所思”说明作者不是经常来这个官署,因此对这里的一切显得有些陌生;也说明作者并非因公务而来,而是偶有思念之事。
颔联“在公常夙夜,出户偶徘徊”承上而来。作者说自己在这里常常值夜班,从早到晚都在工作,而出门散步的时候也是偶然的事情,可见他平时并不经常外出,也说明了他在官署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
颈联“忽忽严更彻,纷纷曙色开”承接第二句而来。这两句是对上句的解释和补充。“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纷纷”则形容曙色纷扰交错、纷乱的样子。
尾联“禁钟清晓月,宿露滴庭槐”与上句相呼应。作者说听到报时钟声,看到早晨的月光,以及宿露滴在庭院中的槐树上,都是在这个官署度过的。这几句描绘了作者在官署的生活,虽然只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却能反映出作者对这个官署的熟悉程度之深。
最后一句“鸟有鸣相和,人皆去不回”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作者说有鸟儿鸣叫在一起,人们也都离开了这里,不会再回来了。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