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惟敏
诗句输出: 石头城畔枕寒潮,坐听疏更夜寂寥。 生计已拚寻旧隐,穷年犹自滞归桡。 空悲浪迹淹三楚,无复伤心问六朝。 稷下故人知健否,何时散步汶阳桥。 译文输出: 在石头城的旁边,我靠着寒冷的潮汐,静静地坐着聆听着稀疏的更声,夜晚是如此寂静。我已经尽力去寻找那个过去的隐居之所了,但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停留在这里不前进。只感叹我漂泊的足迹曾经穿越过三个楚地,现在再也没有心情去怀念过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里溪别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知足始远辱,至人贵自全。 【注释】:知道满足才远离了屈辱,至人看重的是保全自己。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认识,认为只有知足的人才能远离屈辱,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与保护,而不是追求名利。 2. 不羡公与侯,所志受一廛。 【注释】:不羡慕公卿诸侯的富贵,只希望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板筑空馀宋故疆,野人犹解说杨郎。 - “板筑”是一种古代建筑技术,指的是用木板和夯土的方法来建造城墙。这里的“空馀”表示这座城墙已经废弃不用了。 - “宋故疆”指的是宋朝的疆土,这里用来指代曾经的国界。 - “野人”可能是指当地百姓或者隐者,“犹解说”表示他们仍然在谈论或者讲解这件事。 - “杨郎”可能是某个与杨姓的人有关的人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述了他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诗句的逐条释义和译文: 1. 我田无远近,处处缘澄溪。 注释:我的田地没有远近之分,每一块田地都沐浴在清澈的溪流边。 译文:我的农田无论远近都沐浴在清澈的溪流边。 2. 朝发巨洋浒,暮泊野水栖。 注释:清晨出发在大海边,傍晚停泊在野外的水边。 译文:早上从大海出发,晚上在野外的水边停靠。 3. 野航流北陆,香稻来东齐。
次兴济感事留示冯云亭时方不理于口 归骑迷荒渡,空城枕浊河。 官闲公吏少,邑小弊民多。 一叹一回老,三年三度过。 冯唐吾与汝,勋业近如何。 注释: - 归骑迷荒渡(归:归来的战马): 指战马回到荒废的渡口,暗示战事已结束。 - 空城枕浊河(浊河:浑浊的水):形容城镇因战争而荒凉,人民流离失所。 - 官闲公吏少(官闲公吏少): 官员们闲散无事,官吏数量减少。 - 邑小弊民多(邑:指地方):
东郭次甫 送子游东岳,五月渡长淮。 谁言独往人,中道临常乖。 乘流岂不返,何以安予怀。 一诺重平生,三年今始谐。 心期在山水,所贵敦朋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东郭次甫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诗中描述了东郭次甫送子游游东岳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东郭次甫对生活的感慨和期待,他希望与朋友一同欣赏山水之美。 译文: 送子游东岳,五月渡长淮。 谁言独往人,中道临常乖
【注释】: 青县官舍:青县,今属河北省。官舍,指官府的房屋。 墙断涨沙沉:墙壁被涨起的河沙压垮了。 檐低息土侵:屋檐下积起了泥土。 洪河流廨下:大河流经官府门前。 老树覆成荫:长满了树木,形成荫翳。 北地来文舫:北方来的文人乘坐的船。 南薰爽客襟:南方吹来的微风让人感到清爽。 长安那复近:长安(古都)现在还有多远呢? 去马日骎骎:骑马的日子渐渐多起来了。 赏析: 此诗是写青县官舍的景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上元三年(768)春。诗中描绘了春天里长安城的景色。 三月三日东风恶,满城桃李都摇落。 意思是:三月三日这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所以满城桃树和李树都已经落了叶子。 注释:三月三日,指阴历三月初四,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上巳节。时值寒食、清明之间,天气转冷,东风劲急,故云。恶,形容风势猛烈。桃李,皆属阳性花卉,易受风摧。 赏析:首联写三月三日天气恶劣,春风猛烈
注释: 1. 归去乐,荒烟一望山花落。夜月原头血吻新,斜阳枝上声如昨。 - “归去乐”:指回归家乡的快乐。 - “荒烟一望山花落”:望着远方的山野,只有荒烟和凋零的花。 - “夜月原头血吻新,斜阳枝上声如昨”:在月光照耀的原野中,看到残存的血渍,仿佛是昨夜战斗的痕迹;夕阳下,鸟儿的叫声似乎还在眼前回荡。 2. 声如昨,长相语,微禽丁宁或可据。兽蹄鸟迹难久游,故国关山不尔御。 - “声如昨”
诗句解释: - 蚕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绵缠纸里书中耗,占定窝巢。俺看他一生怕了,你钻他何日开交。听吾道:轻身儿快跑,捻着你命难饶! 译文: 这些书虫虽然体型小,但它们却非常善于咬文嚼字,具有很高的才华和学问。它们在纸张之间穿梭,消耗书籍,占据了它们的“家”。 我观察到它们对书的畏惧,仿佛它们是害怕被咬的虫子。它们钻入书本中寻找食物,直到有一天才会出来。 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