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东风恶,满城桃李都摇落。乍随飘扬入重云,还自低回委深壑。
长安道上东复西,曲江池边路转迷。飞空不解作红雨,著土岂得为香泥。
风声如雷尘如墨,行道之人长太息。春光犹有三之一,千树万树无颜色。
花开花落会有时,抵死不分狂风吹。但愿周流御沟水,宁辞远别上林枝。
溟蒙澒洞满天地,仓皇未识东君意。不遣红英点翠苔,玉阶那得留余媚。
君不见昨日花开枝叶青,折来插之双玉瓶。画堂不省红尘到,袅袅花气芬中庭。
又不见楼头小妇深闭门,晨起竟日寂无言。卷帘欲放飞花入,扑面惊沙总断魂。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上元三年(768)春。诗中描绘了春天里长安城的景色。

三月三日东风恶,满城桃李都摇落。
意思是:三月三日这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所以满城桃树和李树都已经落了叶子。
注释:三月三日,指阴历三月初四,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上巳节。时值寒食、清明之间,天气转冷,东风劲急,故云。恶,形容风势猛烈。桃李,皆属阳性花卉,易受风摧。
赏析:首联写三月三日天气恶劣,春风猛烈,使得城中的桃花李花纷纷凋谢,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脆弱。

乍随飘扬入重云,还自低回委深壑。
意思是:突然被风吹起,飘进重重云雾之中;然后又慢慢地落在深深的山谷中。
注释:乍随飘扬,随风飘荡。重云,指密布的云雾。委,同“坠”,落下。
赏析:颔联通过桃花和李花的飘荡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在春天的旅途中,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就像那随风飘荡的桃花李花一样,充满了不定的情绪。

长安道上东复西,曲江池边路转迷。
意思是:在长安城里走来走去,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走到曲江旁时,发现道路变得曲折,难以辨认方向。
注释:长安道上,指通往长安城内的道路。东复西,指不知往何处去。曲江池边,指在长安城外曲江附近。
赏析:此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城内外的迷茫与困惑。诗人在京城中游走,却无法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也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多变。

飞空不解作红雨,著土岂得为香泥。
意思是:空中的雨滴不能化作红色的花朵,地面上的土地也不能变成芬芳的泥土。
注释:飞空,在空中飘洒。作,变作之意。香泥,指泥土,此处暗指人。
赏析:此二句诗人以自然现象喻人生,表明无论他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风声如雷尘如墨,行道之人长太息。
意思是:风声像雷一样的响亮,尘土像墨一样的黑。行走在路上的人常常叹息。
注释:太息,叹息。
赏析:此二句描写了诗人所见所闻之景。大风肆虐,尘土飞扬,行人无不为之叹息,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春光犹有三之一,千树万树无颜色。
意思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只有三分之一,许多树木都已失去了生机。
注释:春光,指春天的景色或气象。三之一,指三分之二的光景已被破坏。千树万树无颜色,形容树木凋零的景象。
赏析:此二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失去活力的哀叹。春天的美丽景象只占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被破坏了。这种对比强烈地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失落感。

花开花落会有时,抵死不分狂风吹。
意思是:虽然花开花落自有其时序,但狂风吹过却让花朵无处可避。
注释:抵死,拼命地。分,区别、分辨之意。狂风吹,狂风肆虐。
赏析:此二句诗人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境遇。尽管花有盛开也有凋谢的时候,但狂风吹过却无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这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的态度。

但愿周流御沟水,宁辞远别上林枝。
意思是:只希望能像御河的水那样周流四海,远离朝廷也能保持高洁的人格。宁愿放弃离开朝廷的机会,也不想失去自己的清白之身。
注释:周流,周遍流动。御河,指御河之水。周流御沟水,比喻志向远大、抱负非凡。上林枝,指皇帝的宫廷花园中的树枝,常用来比喻朝廷的高官厚禄或权位。
赏析:此二句诗人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身清白的坚守。他渴望像御河水那样广泛地流淌,不受拘束;宁愿舍弃高官厚禄,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溟蒙澒洞满天地,仓皇未识东君意。不遣红英点翠苔,玉阶那得留余媚。
意思是:茫茫一片混沌的天空笼罩着大地,我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东君(指春天)的心思。不让它美丽的桃花沾染到青苔上,我怎么能够在玉石台阶上留下余香呢?
注释:溟蒙,形容雾气弥漫。澒洞,指天空广阔无边。东君,指春天的主宰者,此处泛指春天。玉阶,代指台阶。
赏析:此二句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和心境。他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春天的真正意义何在,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