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复州(今辽宁省葫芦岛市)所作。全诗通过对复州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危崖特立望西东,削壁高延夕照红。 译文: 危峭的山崖直插云霄,夕阳照耀下显得更加壮丽。 注释: 危崖:高耸的山崖。特立:独立、突出。 苔径今朝馀冷艳,莲泡昔日足香风。 译文: 苔藓覆盖的小径今天仍然残留着寒冷的气息
复州十咏 不须扪葛苦登攀,策马流连万壑间。 溪水朝宗归大海,峰峦作势赴横山。 村边野老时来去,渚外沙鸥自往还。 岛屿周围如片叶,有人指点小舟湾。 注释: 1. 不须扪葛苦登攀:不必攀登高高山岩,只需驾车在崎岖山道上行驶。扪葛指攀援岩石、峭壁等险峻之地。 2. 策马流连万壑间:骑着马在群山之间徜徉。流连指留恋不已,舍不得回去。 3. 溪水朝宗归大海:溪水的流向汇聚到大的河流,最终汇入大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复州十咏》。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1. 浑沦元气足包涵,到处泉流水尽甘。 注释:天地间的元气充满了包容性,无论在哪里,泉水都是清澈甘甜的。 2. 八里荒庄居郭北,十寻古塔建城南。 注释:在城北有一座荒芜的庄园,而城南则有一座古老的塔楼。 3. 个中应有灵光现,寺内谁将佛果参。 注释:在这个庄园和这座塔楼中,一定有着神奇的事情发生,而是谁又将佛的智慧参透呢?
【注释】: 随缘寓目尽怡情,缓缓扬鞭计路行。衰柳经秋全绕郭,寒溪如带半围城。乡人淡泊差无竞,古迹流传尚有名。默想今宵天上月,知他还自照西平。 译文: 随意观看风景使人心旷神怡,缓慢地驱马前行计划行程。秋天的柳树覆盖了整个城市,寒冽的溪流环绕着城池。乡村的人们过着平淡的生活很少与人争强斗胜,古老的遗迹仍然有其名声。我想象今晚的月亮照耀西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刺麻屯晓发 旅宿难成寐,催装趁早行。 疏灯孤店冷,残月五更明。 冒曙人无语,冲寒马有声。 途长时畏雨,切切望秋晴。 译文: 清晨出发,旅店难以入睡,催促赶路,趁着早霞。 灯光稀薄,店铺冷冷清清,残月高挂,五更时分仍明亮。 拂晓时分,人们默不作声,寒冷的天气让马匹奔腾。 路途遥远,担心雨水,希望秋天能够晴朗。 注释: 1. 刺麻屯:地名或驿站名,位于某个地方。 2. 旅宿难成寐:旅宿,旅行住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复州十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地志详查记未讹,一州形胜入包罗。 注释:地志详细记录了该地区的情况,没有错误。这个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都被包含在了“包罗”中。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地志的记载,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他认为这个地方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都是值得被人们所珍视和保护的。 2. 山连北界花椒岛,水绕东陲毕里河。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注意答题范围是全诗,最后按照要求作答。具体到这首诗,首先看其意境特点,“小道有可观”一句写“古寺大禅林”,这是诗人在山中的所见;“鼓铙杂钟声”,这是诗人在山上所闻;“满目佛家子”,这是诗人在山上所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旅邸杂感》的诗句和译文,下面是逐句释义: 安居先要此心平,察察为怀是小明。 - “安居先要此心平”:意思是首先应该让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 “察察为怀”:形容做事过于细致、小心谨慎,以至于忽略了大局。 - “是小明”:这里的“小明”可能是一个误植,应该是“大明”,意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标。 - “人宜脱俗嫌违众”:人应该脱离世俗,不与大众相违背。
旅馆雨夜 扫床强伏枕,蝶梦竟难寻。 萧瑟三更雨,凄凉一夜心。 壁寒灯影淡,院湿柝声沈。 倍助家乡思,幽蛩故故吟。 注释: 1. 扫床强伏枕:整理好床铺,勉强躺下休息。 2. 蝶梦竟难寻:梦中的蝴蝶竟然难以追寻。 3. 萧瑟三更雨:深夜时分,细雨纷飞,显得格外凄凉。 4. 凄凉一夜心:这一天晚上,心情十分凄凉。 5. 壁寒灯影淡:墙壁上的灯光映照下来,显得有些昏暗。 6. 院湿柝声沈
【译文】 炊烟袅袅,从村头升起。 飞鸿掠过岭巅,云低就,水急流。 山峦如千壑荒凉,林木似万峰萧瑟, 欠得长途债,又自驱车下行复州。 【赏析】 首句写炊烟起于陌头,点出时令是春天,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图。炊烟袅袅而起,随风飘散,这景象显得多么宁静而优美。“缕缕”二字用得传神。第二句“随风缥缈上城楼”,“缥缈”指烟雾缭绕、浮动不定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城楼上的人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