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澄
《登峨眉》 岷南土色赤,返照万峰濯。 金焰出火出,槎丫歧鹿角。 今夕尚在平,不寐听仙乐。 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 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 月落未落时,紫翠眩斑剥。 三峨荡云海,波心一锥卓。 光怪悸我魂,夜寒梦游岳。 【注释】 - 岷(mǐn): 四川岷江的旧称,这里代指四川。 - 返照万峰濯: 夕阳映照着群山如同洗涤一般。 - 金焰: 指日落时的晚霞或夕阳。 - 槎(chá)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登峨眉山》,全诗如下: ```markdown 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向山下走去,经过大峨石后,又经过了桫椤坪。 当初来到的时候,道路十分险阻,但现在却已经平坦。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峨眉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峨眉山的喜爱和向往。 诗句释义: 1. 石上看日落,赤盆烂诡晖。意思是站在石头上观看日落,看到夕阳如赤盆一样绚烂。 2. 檐前抚冰柱,白玉大十围。意思是在檐下抚摸冰柱,发现冰柱如同白玉般巨大。 3. 著屐草际路,荷杖林中扉。意思是穿着木屐走在草丛间的小路上,拿着木杖穿过树林的大门。 4. 露下鹊初警,月明僧正归
诗句逐句翻译及赏析 桂宫流水渐台沈,青松夹道隐黄昏。 翻译: 桂宫的流水渐渐流去,台上青松掩映在黄昏中。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桂宫的宁静景象,流水和青松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渐台"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 野花啼鸟谈天宝,剩粉零缣画上林。 翻译: 野花间传来鸟儿的啼鸣,画中有散落的粉末和缣帛,仿佛回到了天宝年间。 赏析: 这里诗人通过野花和啼鸟的描写
【解析】 此为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振衣蹑金顶,扪天陷深碧”两句写诗人登峨眉的壮举;“独寻黄帝炉,烂醉五色石”两句写诗人在峨眉山中的所见所闻;“知与人境隔,今夕识何夕”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慨。 【答案】 译文: (1)振衣蹑金顶,扪天陷深碧。 (2)独寻黄帝炉,烂醉五色石。 (3)知与人境隔,今夕识何夕。 (4)夜半误打钟,惊落星满席。 (5)下床踏珠斗,拾得半规壁。 (6)梦中游化城
【赏析】: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嵋县,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登峨眉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和奇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蓐食访九老”,意为黎明时分,作者去拜访九位年迈的老者,这里的“九老”很可能是指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汉钟离。 第二句“直入地底天”,描绘出峨眉山高耸入云,如同直插大地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出了峨眉山雄伟壮观的形象。 第三句“秉烛暗有声”
【注释】 峨眉:指峨眉山。 斜径出林薄:斜着的小路从树林中穿过。 弯弓彀(ɡòu)飞桥:弯曲成弓形的桥,像拉满了弓的样子。 黑与白二蛟舞:两条黑色的和白色的鱼在水里游动,像是在跳舞。 对戏千珠跳:它们相互嬉戏跳跃,就像在跳动一千颗珍珠。 风漪细皮皱:风吹水面,泛起的细微波纹使得鱼鳞片上的纹理都显得皱起。 朱栏摇:红色栏杆在风中摇摆。 迅雷转万壑:闪电劈过山谷,声音震耳欲聋。 《箫韶》
渝州去成都,水程千四百。 水大三日程,水小十三夕。 半路胭脂河,流出猩红色。 一夜到渝城,城边有粉穴。 胭脂嫌太红,粉水嫌太白。 君持二水归,盥作朝霞雪。 海棠溪边人不知,莫寄成都濯锦儿。 我将对《渝州歌》进行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渝州去成都 - 诗意解析:诗人描述了从渝州到成都的水程长度为一千四百里,表达了旅途的遥远。 - 译文:从渝州出发前往成都,距离非常远,需要长途跋涉。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何处滩声来:描述的是远处听到水声的情景。 2. 座上屋瓦战:形容坐在船上时,波浪拍打屋顶如同在战斗。 3. 高堂三丈壁:指船高耸入云,壁上有壁画。 4. 晴天雪花溅:晴朗的天空下,海面上飘落着像雪花一样的浪花。 5. 闸官走且顾:官员们忙碌地四处查看。 6. 笼石促修堰:用笼子等工具固定石头,以防洪水冲垮堤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西园引并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桂宫流水渐台沈,青松夹道隐黄昏。 桂宫(指皇宫):古代宫殿名。流水:指皇宫中的池塘。渐台:指宫殿中的高台。沉:指高台在水面上的影子。青松夹道:指皇宫两旁种有青松。隐黄昏:指黄昏时,青松的影子被遮住。 野花啼鸟谈天宝,剩粉零缣画上林。 天宝:唐朝时期的年号,天宝年间,宫中种植了很多花草。剩粉:指残留的花瓣。零缣:指残破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