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青门”“沧海离杯”“乡山”“旅雁”等意象表达了对林十一的依依惜别之情,并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答案】 (1)送别友人时吟诵此诗。“青门”指长安城北门;“长笛”指送别时吹奏的曲子;“起愁声”,即曲中有哀婉之音。 (2)以离别为题,借别筵上酒宴而抒离别之情。“沧海”句,写别离之时,饮尽离别之觞,不胜悲凄之情;“感故情”三字点明题意。
【注释】 1. 岭南:泛指南方的广东一带。 2. 把酒:端着酒杯。离筵:离别时宴席上设的酒席。 3. 水亭:指江边的水亭,这里指饯别宴会的场所。客散:客人一去而散。 4. 冥冥: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5. 剑:指宝剑或佩剑的人。 6. 迹:踪迹、行踪。南天:南方的天空。萍:浮萍。这里比喻飘泊不定。 7. 孤驿:荒凉的驿站。城头:城楼上面。晴:晴天。见树:看见树木。 8. 片帆:一片轻快的船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要从内容、语言和手法几个方面去考虑;分析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从作者的情感和写作背景入手。注意:不要只答出表面的意思即可。“嗟君失意赋归休,家在沧洲忆旧游”,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叹你失落了功名,就辞官回乡了”,家乡就在沧洲一带,怀念旧日的游踪。“灞上柳条牵客怅,江南草色向人愁”,这是第二句,意思是说:“灞桥边柳枝随风摇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要求,如本诗的题干“次镡津呈董书记”,要求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答题时需要逐句进行解释,然后再结合注释作答即可。 译文:楝花盛开的时候想起了与你们一起游玩的情景,何况又怀念你在这里停泊的船。 回家千里的心正被落日所充满,几家人家倚门愁苦。前朝寺庙的山钟远远传来,水边的烟波悠悠地荡漾。为何相思之情不能相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内容,然后结合内容和注解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再表达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注意的是,赏析一定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不能只从某一句或某一个词语入手。 “会林南宫宅怀郑二”,这是开头的两句,意思是说诗人在林府的南宫宅内怀想着郑二的朋友。“会”字的意思是会面
【注释】 送余司马归晋中:送,送别。司马,官名,这里指友人。归,回家。晋中,地名,今山西晋中市。 沧洲:泛指水乡。蓬断:指蓬草已枯。 白马流年:用《汉书·李陵传》事,指时光如流水般飞逝。倚剑过,用典出自王维《少年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梨叶烟村:梨花盛开,烟雾弥漫的村庄。 鹧鸪陵苑:传说中鹧鸪鸣处多有古陵,因以“鹧鸪陵苑”指代古陵。夕阳多。 天涯相忆知何许
``` 思君深夜百忧新,淮浦东头问去津。 千里楚天初度雁,两河明月未归人。 从风自叹成黄叶,临水空思采白蘋。 知己飘零有如此,旧游那复洛阳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夜晚独自停泊在淮浦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思君深夜百忧新,淮浦东头问去津
【注释】 薛居士:指薛能。和州:今安徽和县,在长江边。 西风征雁去翩翩:秋风中,大雁南飞。 左氏: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简称。《左传》:左氏传。 董生:西汉董仲舒,汉武帝时任博士,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儒学的奠基者。 逢掖贵:遇达官显宦。 易流连:轻易地、轻易地留恋。 【赏析】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是晚唐诗人薛能的作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远游求学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之情
与任本立 长河二月柳阴阴,客舍看春感越吟。 和气不应消白发,寒灰终未变丹心。 湘潭雁去江蓠远,夕照莺啼谷树深。 共道长卿归卧病,青山应笑又投簪。 注释: 1. 长河二月:指黄河的下游地区,因有二月份为冬季,所以称“长河”。 2. 客舍:旅馆。 3. 越吟:《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夜行昼伏,过吴市,见人方煮熊掌,顾谓其下者曰:‘此足以饱乎?’对曰:‘窃以君之材,视此何如哉
注释: - 送客归江州:送别客人返回江州。江州是作者的家乡,也是他曾经任职的地方,因此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 悠悠草色醉离樽:草色悠悠,仿佛被酒醉了一般,形容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 送子东归欲断魂:送你回到东边,心情如同断了魂一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 洛社分携孤剑去:在洛社分手时,你独自一人带着孤剑离去。洛社是唐代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朋友离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