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和语言特色,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1.“抚剑中夜起”,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诗人)、动作(起)和心境。 2.“气候何凄清”,写出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3.“天高白露下,北斗当前楹”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 4.“嗷嗷双飞鸿,随阳亦宵征”描写秋雁的哀鸣。 5.“微禽尔何知,寒暑撄其情
诗句释义 1 千金买骏骨,宁与驽骀同:用高价购买骏马的骨头,宁可与劣马同养,表达对高价值、高品质事物的喜爱。 2. 乃知陶潜翁,避俗甘固穷:由此知道陶潜(作者自指)避世隐居,甘于清贫。 3. 纵酒爱五柳,折腰若为容:喜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形象,即便弯腰也要保持尊严和形象。 4. 葛巾漉春酿,庭柯响青璁:用葛巾滤酒,庭院中的树木发出清脆的声音。 5. 怡然日为乐,自视村野农: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注释】 1. 秋气悲万物:秋天的凉意使万物都感到悲哀。 2. 揽衣坐中庭:披着衣服坐在院子里,形容愁闷无聊的样子。 3. 仰视明月光:抬头望着月光。 4. 俯闻候虫鸣:低头听到蟋蟀叫声。 5. 人生会有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6. 荣期但长叹:指晋代王戎少年时有才名,但因“口多雌黄”而终身不仕。 7. 墨子徒自悲:指战国时期墨家的领袖墨翟,他主张兼爱非攻,却不得志,一生奔波,最后死于鲁国
【注释】 东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群雄:指各地割据势力。阳精:指阳光。鳞经:指王莽的《麟史》。南面:指帝王之制。麟经托南面,笔削严秋霜:意谓王莽的《麟史》托称皇帝制度,但实际是篡权夺位。麟经,《麟史》,即《汉书》;南面,古代天子坐北朝南,面南而受群臣朝拜,故称。秋霜,喻指严峻的法制。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作者假托“东海君”之名对王莽篡政的揭露和讽刺。 首四句以历史事实为依托
《感秋 其十三》是明朝诗人陈子升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大块覆群迷: - “大块”:指大自然。 - “覆群迷”:覆盖着所有的人,使他们迷惑。 - 诗句描述自然的伟大力量覆盖和影响了所有人的心智与生活。 2. 畴能会其妙: - “畴”:古代对人的称呼。 - “会”:理解、领悟。 - “其妙”:其中的深意。 - 表达作者对自然奥秘的理解和领悟。 3. 狂夫每如醉: - “狂夫”
【注释】 至人:指道家的“无为”之人。不凝物:不为外物所动。逍遥:自在,安闲自得。延年:长寿。贪者:指那些贪婪的人。徇名:追逐名利。冠盖:官吏的帽子和车子。卧丘樊:指隐居山林。怀璧雠(chóu仇)匹:抱着美玉而与普通人结仇。雠,仇。深藏贵若渊:把宝物深藏在渊谷中。贵,珍视。渊,深渊。佞(ning nìning)口:巧言令色的口。佞,奸佞。仲尼欲无言:孔子想要不说话。仲尼,指孔子。张弦:拉紧弓弦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即黄帝西狩。 逐句释义及注释: - 颛顼闭天地,玄冥始司冬。 颛顼关闭天地,开始管理冬天。这里的“颛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帝王的名字,而“闭天地”和“司冬”则暗示了某种神秘力量的介入,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或超自然力量。 - 明堂敞八水,井邑闲九农。 明堂开放,有八条河流;农田被闲置,有九个农民。这里的“明堂”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殿建筑
【注释】大人:这里指君王。秉:持,保持;纯刚:纯朴刚正。在天:指天上的星辰。在地:指地上的山川大地。无停驭:不停息。大化:指帝王统治天下。喈喈:象声词。玄圃凤:即凤凰。知时亦鸣阳:知道时令也喜欢鸣叫。伏鼠忌灵曜:伏在地上的老鼠怕日月星辰的光芒。飞虫恶炎光:飞翔的昆虫害怕炎热的光。阴类:指阴暗的生物。私:自私,贪婪。至明庸何伤:即使是非常明亮的,有什么妨害呢? 【赏析】 此诗写君王有德
【注释】 君位曰大宝:国君的职位称为“大宝”。 惟圣能矜持:只有圣人才能保持端庄。矜,庄重、端详。 彼狂乱其经:他们放纵自己的言行,扰乱了正常的秩序。 纵欲日沦迷:放纵欲望一天天堕落迷失自己。 夏桀坠禹服,商受倾汤基:夏桀王毁坏了夏禹的服饰,商纣王推翻了商汤的基业。 蹙国向沉湎:国家陷入沉溺中无法自拔。 投身殒蛾眉:投河而死,蛾眉也化为灰烬。蛾眉,蛾眉月(代指南帝),蛾眉月落指灭亡。 祸福共倚伏
【注释】威凤: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志士高才。 八表:四方极远之地。鸷鸟:猛禽,比喻志士勇猛。 徇苦节:坚持清正廉洁的品德。 黔(qīn)谷:贵州一带。齐:指鲁国,古国名。 墨回车:用墨汁涂掉车子上的文字。 胜母:春秋时齐国人,曾子之母,以孝著称。 悲哉表旌日:悲伤地看见太阳升起又落下。行矣申屠狄:申屠狄,春秋时晋国人,善射而闻名。 世无成子高:世上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伟大人物。成子高,指孔子。 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