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位曰大宝,惟圣能矜持。
彼狂乱其经,纵欲日沦迷。
夏桀坠禹服,商受倾汤基。
蹙国向沉湎,投身殒蛾眉。
祸福共倚伏,理乱亦相因。
下民尚有严,皇天本无亲。
姬文掩枯骼,四海咸称臣。

【注释】

君位曰大宝:国君的职位称为“大宝”。

惟圣能矜持:只有圣人才能保持端庄。矜,庄重、端详。

彼狂乱其经:他们放纵自己的言行,扰乱了正常的秩序。

纵欲日沦迷:放纵欲望一天天堕落迷失自己。

夏桀坠禹服,商受倾汤基:夏桀王毁坏了夏禹的服饰,商纣王推翻了商汤的基业。

蹙国向沉湎:国家陷入沉溺中无法自拔。

投身殒蛾眉:投河而死,蛾眉也化为灰烬。蛾眉,蛾眉月(代指南帝),蛾眉月落指灭亡。

祸福共倚伏:祸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理乱亦相因:治理与混乱相互关联,互相因果。

下民尚有严:老百姓还有敬畏之心。

皇天本无亲:皇天本来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之情。

姬文掩枯骼:周文王埋掉了死去的人的骸骨。姬文,即周文王。

四海咸称臣:全国的人都称颂他为君主或皇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历史事实,说明君王的德政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点。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忧国爱民的政治抱负。

首句点出君王的地位重要,但唯有圣明的君主才能驾驭住这大权。第二句写君王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一天天地堕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第三、四句用夏桀和商纣的例子来说明,君王如果荒淫无度,就会失去人心,国家也会走向灭亡。接着诗人又指出,虽然君王可能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丧命,但是百姓仍有敬仰之心;即使君王失道而亡,但是上天也不会偏袒哪一方。最后两句说,君王如果能体恤百姓疾苦,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君主。整篇诗歌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有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