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商
【注释】 (1)清阳玉润:形容女子皮肤像玉石一样细腻光滑。复:又,还。多才:有才能。 (2)邂逅:偶然相遇。佳期:美好的日子。过早梅:指在梅花盛开时遇到美好的时光。 (3)槿花:即木槿,一种常绿灌木,夏季开淡红色或黄色的花朵。浮:浮在上面。杯上:酒杯之上。 (4)莫待:不要等到。东篱:指诗人自己的居所。黄菊: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珍惜青春、及时行乐的小诗。 首句“清阳玉润复多才”
送僧往湖南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译文: 送一位僧人去湖南。 太阳下山时,我闲适地走出寺院,稻谷长势参差不齐,映照着僧侣们的袈裟。 船只抵达南湖,风平浪静,水面上反射着秋天的光芒,仿佛照见莲花般美丽。 注释: 1. 东林:指寺院的东侧,这里泛指整个寺院。 2. 袈裟:僧侣穿的宽大的长袍。 3. 南湖:地名,位于湖南省境内。 4. 风浪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春天的某一天,与友人王永分手时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句“君去春山谁共游”,是说自从你去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和谁一起到过那春山游玩了。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暗含着对方可能已经离去的意思。次句“鸟啼花落水空流”,是说自从你离开了之后,那曾经与我一起欣赏鸟儿啼叫、花儿凋零的景象的人也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着这空旷的水面,心中不禁涌起了一种失落感
《殷秀才求诗》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展开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句释义: - 倾盖见芳姿:形容殷秀才与某人初次见面时,便被对方的风采所吸引。倾盖,即倾倒帽子以表示尊重或亲近。见芳姿,意为看到了对方的美丽。 - 晴天琼树枝:形容树木在晴朗的天气下,枝叶繁茂、晶莹剔透,如同珍贵的玉树。 - 连城犹隐石:比喻价值连城之物仍然隐藏在石头中,难以被发现。连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并加以赏析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要抓住诗歌的“诗眼”,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深山穷谷没人来,邂逅相逢眼渐开。”这两句是诗人送别友人归去苏州时所作。首句点明王闬在深山穷谷中无人知晓。次句写诗人与他的偶然相遇,彼此相见之后心情渐渐开朗。 “云鹤洞宫君未到,夕阳帆影几时回?”第三句写王闬即将离开,诗人希望他早日到达目的地
灞岸青门有弊庐, 灞水之畔,长安东门附近有一所简陋的屋舍; 昨来闻道半丘墟, 不久前听说那里已是一片废墟; 陌头空送长安使, 路上无人,只能空送长安来的使者; 旧里无人可寄书, 因为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也无信可以传递
解析: 1. 酬问师:这是一首诗的标题,"酬问"意为回答和感谢,"师"则指诗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表示敬意的人。这首诗是诗人向某位“师”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意。 2. 虚空无处所:这里的“虚空”,指的是虚无、无实体的空间。诗人通过“虚空无处所”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广阔和深远的思考。他试图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寻找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3. 仿佛似琉璃:这里的“琉璃”,是一种透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万姓厌干戈”,意思是天下的百姓厌倦战争。“厌”是厌恶的意思,“干戈”是武器。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暗示了国家战事频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 “三边尚未和”,意思是边境的战乱还没有平息。“三边”指的是北方、西方和南方边境,泛指全国的各个角落。“和”是平定,安定的意思
【解析】 1. “莫叹”的意思是不要叹息。“乘轺(yao)道路赊(shē)”的意思是乘坐驿车上路时间拖得很长。“南康”是地名,今属江西。“唯君笑向此中花”意思是只有您对着这花微笑。“惟”是连词,只;“君”,敬辞;“唯”,只,副词。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之意。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路途遥远而担忧,要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哲理性。
注释:送别元使君离开楚地前往越地。春天,他戴着官帽出行春游,来到了若耶溪边。野人(指当地的百姓)怀念元使君的好惠政,想跟着去越地。二月,东风拂面,淮阴郡(今江苏淮安)的棠梨树上只有一株梨花盛开。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若耶溪畔为元使君送行,并作此诗以赠。“露冕”两句,写春日送别之情事:元使君带着官冠,到若耶溪畔来春游赏景。“野人怀惠”句是说元使君来到此地,深受百姓爱戴。“唯见棠梨花”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