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名为《鹧鸪天·其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细听楼头漏箭移 译文: 轻轻聆听楼上的漏壶滴答声,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 注释: “漏箭”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漏壶,通常由铜或玉制成,上面刻有时间。“漏箭移”即指时间的流逝。“客床寒枕不胜敧”(客床):客人的床铺,因为旅途中寒冷而难以安放。“不胜敧”意为不能承受、无法忍受。“凄凉夜角偏多恨,吹到梅花第几枝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下面是这首诗的每一句的解释: 济楚偏宜淡薄妆 —— 这里的“济楚”指的是女子的容貌,而“淡薄妆”则是指清淡而朴素的妆容。整句的意思是说,女子应该拥有一副清淡而自然的容貌。 冰涵清润玉生香 —— 这里用“冰涵”来形容女子的肌肤如同冰雪般清澈透亮,而“清润”则是指肌肤细腻而有光泽。整句的意思是说,女子的肌肤应该像玉石一样清新滋润,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祗因梦峡成云雨 ——
诗句解析 1 秋点长,秋梦短。 - 注释:秋天的日落和梦境都很短促。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秋日的长夜与短暂梦境,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 怕见黄昏庭院。 - 注释:害怕在黄昏时分看到庭院的景象。 - 赏析:黄昏时分常常引发人们的忧愁,因此这里表达了对黄昏时刻的忧虑或恐惧。 3. 风窸窣,雨萧骚。 - 注释:风声和雨声都在作响。 - 赏析:通过声音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4.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南乡子·闺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帘幕閟深沉(帘幕紧闭,氛围深幽):这句描绘了夜晚时分,家中的帘幕紧闭,四周静悄悄的,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感觉。 - 灯暗香销夜正深(夜幕降临,灯光昏暗,香气消散):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夜色渐浓,光线昏暗,香气也随之消散,增添了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氛围。 - 花落画檐鸣细雨(花朵凋零,雨水打在屋檐上发出细微的声音)
踏莎行:词牌名 云树参差,烟芜平远。 沙头只欠飞来雁。 西风方做一分秋,凄凉已觉难消遣。 窗底灯寒,帐前香暖, 回肠偏学车轮转。 剩衾闲枕自无眠,谯门更着梅花怨。 注释: 云树参差:指天空中云雾缭绕,树木苍劲挺拔。 烟芜平远:指远处的田野上烟雾蒙蒙,一片宁静的景象。 沙头只欠飞来雁:意思是说只有一只大雁还没有回来,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西风方做一分秋:意思是说秋风刚刚吹过
【注释】: 西风淅淅,形容秋风萧瑟。满眼芙蓉红欲滴,形容秋景美丽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无限相思,无尽的思念。百叠青山百曲溪,形容山势曲折,层层叠叠。凭谁说与,凭谁倾诉?衣带别来宽几许,意思是自从离别后,你的衣服腰带变宽松了几分。好片心肠,一片真心。不道秋来早晚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冷,比喻不知对方是否还关心自己。 赏析: 本词是作者在一次离别之后所写的一首思人之作
小重山 梧竹因依山尽头。 潇潇疏雨后,几分秋。 轻凉无数入西楼。 凭栏久,满眼动离愁。 飞鹭下汀洲。 怕知鸿雁到,带书否。 诗阄酒戏一齐休。 人如削,身在水边洲。 注释与赏析: 1. “梧竹因依山尽头”:“梧树和竹子依靠着山的尽头。”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潇潇疏雨后,几分秋”:“细雨过后,秋天的气息更浓。”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
【注释】 上巳:农历二月初二。 客愁:旅居他乡的忧愁。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鸟名。相传是蜀王杜宇的化身,春末鸣叫,其声凄切悲苦,所以又叫“杜宇”。 驿程:驿站里的路程。这里指从京城到洛阳的路途。 绿阴:浓密的树叶形成的树荫。幽远:深远。 【赏析】 这首词以抒发羁旅之愁为主,首句写时过清明,客居异地的游子已非当初的游子,因此只有自己的内心知道这深深的羁旅之愁;第二句点出题中“客愁”
【注释】 1. 碧树凉飔(suī)惊画扇:碧树,翠绿的树;凉飔,清凉微风。这句意为,碧绿的树梢上吹拂着凉爽的秋风,使画有扇形图案的扇子都为之震动。 2. 窗户齐开、秋意参差满:指秋天的气息透过窗子,让人感到分外凄凉,充满了哀愁。 3. 先自离愁裁不断:先自,预先;裁断,剪断,比喻离别之情深重难以割舍。 4. 蛩(qiónɡ):蟋蟀;螀(jiǎn):知了。两句都是指秋天的虫类叫声
好事近 鸿雁几时来,目断暮山凝碧。 别后故园无恙,定芙蓉堪折。 休文多病废吟诗,有酒怕浮白。 不是孤他诗酒,更孤他风月。 注释: - 鸿雁几时来:鸿雁何时能够飞来。 - 目断暮山凝碧:望着远处的山脉,直到它们被夕阳染成了一片深深的绿色。 - 别后故园无恙:分别后,故乡依然平安无事。 - 有酒怕浮白:有了美酒,却害怕浪费了。 - 不是孤他诗酒:不是因为只有诗和酒才感到孤独。 - 更孤他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