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诗佛”。 我们来看第一句:“薰风乍扇,云雾顿开。”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来,云雾顿时散去。这里的“薰风”是指温暖的春风,“乍扇”是轻轻地扇动的意思。而“云雾顿开”则形容了春风的力量之大,能够瞬间驱散所有的阴霾和云雾。 第二句:“杲日腾空,森罗互显
偈六十九首 其二十二 曙色才分烟气消,严风括地不相饶。 炉中幸有无烟炭,莫学丹霞把佛烧。 恩大不知何以报,寥寥千载古风清。 注释: - 曙色:指清晨的阳光。才分:刚刚分出。烟气消:烟雾消散。严风:猛烈的风。括地:覆盖大地。不相饶:不放过。 - 炉中:这里指火炉里燃烧的木炭。无烟炭:没有烟的炭。学:效仿。丹霞:佛教术语,指的是红色的山石,这里借指佛教徒。佛烧:用佛教徒来比喻。 - 恩大:恩情很大
【释义】 大道无私,要由心悟。 心无形状,全物而彰。 妙契斯关,万缘俱备。 【赏析】 此诗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的思想。 1. “大道无私”,意味着大道是无私的,是一种普遍的真理。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2. “要由心悟”。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内心深处,也就是人的精神层面。“悟”指的是理解和领会,是对大道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偈六十九首 其十九》,全文如下: 宗门妙旨,海口难宣。 简要提撕,知音罕遇。 事无一向,理出多门。 岂不见道,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深秋帘外千家雨,落日楼前一笛风。 注释: - 宗门:佛教中的派别、门户。 - 妙旨:高深的道理。 - 口(海口)难宣:难以表达或传达。 - 简要提撕:简要地阐述和引导。 -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 事无一向
【注释】: 荡荡无迂曲,明明透古今。——指佛法无障碍,能通达古今一切真理。 问无别语,答岂异音。——佛祖的教诲与回答,没有区别,都是同一音调。 一人张帆,一人把柁。——比喻众生各自修行。 铁笛横吹,渔歌唱和。——比喻诸法本无差别,只是因缘所成。 啐啄同时,知音几个。——意谓众生都来求道,但能领悟者却很有限。 顺水逆流归去来,到岸方谙不恁么。——意谓众生随顺自然,最终会回到本性上来。 不恁么
在宋代诗人释师范的《偈六十九首 其十七》中,表达了一种深邃而微妙的感悟。诗句“千圣攒眉,是何关要”通过描绘千位圣人聚集在一起皱眉深思的场景,传达了对某种重大或复杂问题的深刻反思。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哲学和宗教问题的关注,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该诗句中的“千圣攒眉”,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圣人的智慧与思考的重要性。他们眉头紧锁,可能是在面对难以解决的哲学难题
注释 春风浩浩:春风吹拂着大地,气势浩荡。 春鸟喃喃:春天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山花开似锦:山间的花朵如同美丽的锦绣一般绚烂。 涧水湛如蓝:山涧的水清澈见底,宛如蓝色的宝石。 大圆镜里:比喻自己的内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扣己而参:反思自己的内在世界。 恁么去:这样去思考或修行。 文殊去后无消息:文殊菩萨离去后,再没有他的音讯。 休问前三与后三:不要询问前面的或后面的三件事。 赏析
注释:从卞州来的这个人,没有收到东京的来信。在陕路相逢,最终也无法亲自见面。笑着拍着手,解下佩玉却空留王印。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和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交通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偈语,共六十九首。这是第14首的诗句和对应的翻译、注释及赏析。 诗句: - 数日寺门浩浩:几天过去了,寺庙的门显得更加宽广。 - 全身走入荒草:整个身体都沉浸在荒草丛中。 - 五湖高士安禅:五位在五湖之滨的高士正在安静地打坐冥想。 - 休要别处寻讨:不必再去其他地方寻找,他们已经在这里了。 - 廊下喏诺分明:在走廊下清晰地回应着呼唤。 - 阶前斛斟叫噪
注释:同处一坑,没有不同之处,千百年来很少有人知道。月下不要相互呼唤,应该返回原来的道路回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同坑无异土”和“千古少人知”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质疑和对自然本质的探索。在后两句中,诗人又通过“月下休相唤,还从旧路归”来强调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这既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也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表达了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