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宁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一阳来复,暖回幽谷。 云黄山上,喜气浮空。 绣水溪头,疏影含玉。 老胡不会转身句,无节目中生节目。 累及拄杖子,皮肤脱落尽,通身乌律漆。 注释: 1. 一阳来复:表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2. 暖回幽谷:春天的到来使得寒冷的山谷温暖起来。 3. 云黄山上,喜气浮空: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4. 绣水溪头,疏影含玉:形容溪边的景色如画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1. 如何是佛殿里底:这是一句设问,询问在佛殿中是什么情况或状态。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殿内的某些行为或现象,但具体含义需结合全诗理解。 2. 无端开口便臭气:这里的“臭气”可能用来形容某种不良的气味或者负面的行为。整句可能是在描述佛殿中有人突然发出不礼貌或者令人反感的言论。 3. 掩鼻不及:这句表示无法回避,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说话者认为这种言论是不可接受的
东望大乘器,区区十万里。 因这一著错,累及人断臂。 彼错犹且可,此错无巴鼻。 彼错此错诉之谁,倒拈铁笛逆风吹。 【注释】 偈颂二十一首 其五: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比喻的手法,指出“因”的错误,导致“累及人断臂”的不幸结局。而“倒拈铁笛逆风吹”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错误行径的强烈谴责。 东望大乘器,区区十万里。 东望:遥望,远望;大乘器:指佛法广大无边;区区:微不足道;十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偈颂二十一首 其八 解读: 衲僧门下,活路通天。 脚头脚底,能方能圆。 照顾踏破常住砖。 1. 解读: “衲僧门下” - 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衲是指僧侣穿的衣服或袈裟。这里的“衲僧门下”意味着这些僧侣属于某个禅宗的门派或宗派。 “活路通天” - 意指这些僧侣能够达到非常高的修行境界,他们的佛法修行之路非常顺利。 2. 解读: “脚头脚底” - 在这里可能是指僧侣行走时的每一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檀那梦见大栋梁” - 注释:檀那,即施主。大栋梁,指高大的木材,这里比喻有力量和支撑的人或物。 - 译文:施主梦见了高大的栋梁,象征施主具有强大的能量和支撑。 2. “高僧罗汉满云堂” - 注释:高僧,指在佛法中有很高成就的僧人。罗汉,指已经达到佛教修行者中最高境界的弟子。云堂,形容寺庙里的大殿。 - 译文:寺庙里充满了高僧和罗汉,象征着佛法的繁荣和修行者的崇高地位。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无心游此国,有心复宋国。 注释与翻译: - 无心游此国: 表示不刻意去游历这个国家。 - 有心复宋国: 表示有意愿恢复宋朝。 2. 有心无心中,通天路头活。 注释与翻译: - 有心无心中: 有心指的是有意愿或目的,无心则没有这种意图或目的。 - 通天路头活: 意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能够找到出路或成功之道。 3.
【注释】偈:佛门中唱颂的文体,多用来宣扬佛教思想。此诗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的一首颂文。颂词用比喻的手法,说修行人应像“向上一路”一样去攀登;但这条路上,“千圣不传”;即使有人想走这条路,也是“等闲踏著”,即很容易地走过去了,用不着花多大力气。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修行的道路,只有真正的修行者才能领悟到,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对修行方法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是一首颂文,颂文是用韵文来赞美、歌颂的对象,所以叫颂
注释: - 夜夜明星现:夜晚时,星星总是清晰可见。 - 时时两眼开:无论何时,眼睛都是睁开的。 - 如何腊月八: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八日指的是腊月初八,佛教徒会在这一天庆祝佛的生日。 - 特地叹奇哉:特意感叹这等奇怪的事情。 - 引得随邪逐恶者:引诱那些追随邪恶、作恶多端的人。 - 至今一味狗来腮:直到现在,那些跟随邪道的人就像被狗咬伤了脸颊一样。 译文: 每当夜晚明星亮晶晶
注释: 偈颂二十一首之十:七佛引其前,维摩接其后。 一盲引众盲,至今不唧𠺕。 译文: 七佛在前引领着众生,维摩诘在后接着引导他们。 一个盲人引领了众人,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 赏析: 此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佛教中的“因缘果报”的道理。前两句通过比喻,描绘了佛陀的崇高地位和维摩诘的高尚品质,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则通过一个盲人引领众人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因果法则的无情性和不可改变性。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 最明:最明寺,即今四川资阳的宝光寺。殿契悟说付法偈:在最明寺中,有座大殿,殿内壁上挂着“契悟说”的字画。“契悟说”是禅宗的一种说法,认为一切佛法都在自性中,不必去寻求。所以,这里说“我无佛法一字说”。子亦无心无所得:你(指学佛者)没有心,也就无所谓得与不得。无心: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本性,称为“本心”,但被烦恼遮蔽而失其清净本性,称为“凡心”。无心:即没有烦恼的心,也就是本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