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宁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五人从天台来,却得西川信。 报道万年松,生在石桥顶。 注释: 1. 人从天台来:意为从天台来的人来报信。 2. 却得西川信:意思是得到西川的消息。 3. 万年松:意指长寿的松树。 4. 生在石桥顶:意为生长在石桥的顶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五》。全诗共四句,每行五个字,共二十个字。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万年松的生长环境
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 冬至和寒食节相连,共一百零五天。 在这期间,有一句转折的话,平实却意味深长。 缺齿的老胡因缺牙不能咀嚼食物,因此吃不全。 老胡被人欺骗,像立雪人一样莽撞而无知。 猫儿偏解捉老鼠。 猫儿擅长捕捉老鼠,但在这里它却被比喻为愚笨之人
释义:腊月八夜见到鬼,便开大口说道理。如果向衲僧门下过,烂槌一顿无疑矣。 注释:腊月八夜、鬼、烂槌、衲僧(僧人)、门下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和尚的诗。诗中描述了腊月八夜,作者见到鬼,便开始讲起道理来。如果这些道理是出自一位衲僧(即出家人)之口,那么他一定会用烂槌一顿打死你,让你无话可说。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和尚们的虚伪和伪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尚们的厌恶和反感
【诗句翻译】 昨日晴天,今晨却下起了雨。 春夏之交,季节的更替,规律有序。 就像林下的衲僧,不超出规矩。 三月的安居,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 西天的蜡人,像冰一样透明; 云峰的铁弹子,如子弹一般。 建立长处也有一条路可以走,饿了吃,渴了喝,闲的时候坐着,累了就睡,以此为依据。 众人只需随意参禅,决不会有违背之意。 【注释解释】 - “昨日晴,今日雨”:描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 - “春夏交承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生在翻译时要忠于原诗,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偈”、“颂”、“兹”、“传法”、“迷情”、“五叶”、“结果”、“成”,同时注意语句通顺流畅。 【答案】 吾本来兹土(我原本就来自这里) 传法救迷情(传授佛法来拯救迷失本性的人) 一花开五叶(佛经中有一句比喻的话
【译文】 解开布袋头,纵横得自由。 其住也无拘无束,其去也南州北州。 放牧沩山水牯牛,不风流处也风流。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唱诵经文或佛门的颂赞诗,称为“偈”,是佛家的一种文体;颂:佛教中歌颂佛陀功德、宣扬佛法的一种文体;四十一首:指共四首偈颂。 其一: 解结头,纵解脱 解释:解开束缚人的绳索,使人获得自由。 其二: 纵横行,无拘束 解释:任意行走,没有约束。 其三: 南州北州,随心去 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先写出诗句内容,然后是译文,再是注释,最后写赏析。考生要注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金乌急,玉兔速,百岁光阴一瞬息”,这一句运用对偶手法,将太阳的快速升起与月亮的快速隐现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惟有拄杖子,硬葛狚,黑粼皴,勿变迁,无面目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指唱诵佛经的赞颂。 油缸:盛油的大桶。 酱缸:盛酱的大缸。 出得油缸入酱缸:指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的人,到头来还是落得个两手空空。 通身是口若为谈:满身是口,还用说什么呢? 老拳:拳头,比喻人的筋骨、力气。 拚命来机为指南:拚命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指明方向。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官场上的老手,从官场到江湖,历经沧桑,如今却成了一无所有。然而,他并没有灰心丧气
《偈颂四十一首 其二十二》是一首宋代释师范所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和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东涧水,清且泚。” - 注释:东涧的水清澈见底。 - 翻译:东边的山涧里水清澈透明,可以看见底部。 - 赏析:这句通过描写东涧水的清澈来比喻人的心境或修行状态的纯洁无瑕。 - “源远流长,波腾鼎沸。” - 注释:水源深远,水流不息,如同波浪翻滚。 - 翻译:源头很远
【注释】 梁州:地名。唐玄宗时,将梁州改名为扶风郡。 下直钩:指做官的生涯。直钩,古代的一种钓鱼法,用直钩钓鱼,比喻居官清廉。直钩,《论语·述而》记载:“子贡曰:‘有美酒,越人欲沽,吾与之言,其称一物而终,且欲市之,是何也?’子曰:‘沽之哉,我欲沽之以达吾心尔。’” 浪辊费牵抽:波浪翻滚搅动着钓线。辊,冲撞的意思。牵抽,牵引拉拽的动作。 六年用尽腕头力:形容做官的辛苦。腕头,手腕。 恁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