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颜
十年海上觅冤雠,不得冤雠未肯休。 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注释: -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海上:指大海中,也暗示了诗中的主角在海上寻找仇敌的情境。 - 冤雠:仇敌、敌人,特指曾经与之结怨的人。 - 未肯休:不愿意停止,意味着主人公一直寻找仇敌直到最后一刻。 - 芍药花:一种美丽的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或温柔。 - 菩萨面:比喻人的心灵纯洁无暇,如同菩萨般仁慈。
【注释】 颂古 其八十九:诗题中的“颂”是古代对人或事物加以赞美的意思。“古”指古代,这里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悲哉行》一诗。“其八十九”指的是这首诗的第89句。 世间名利闲荣辱:世间,指人世间;名利,指功名利禄;荣辱,指荣耀和耻辱。 云雨纷纷手翻覆:云雨,指男女欢爱之事;纷纷,形容纷乱;手翻覆,比喻人反复无常,善变。 悲歌相继不堪论:悲歌,指悲伤的歌曲;相继,指接连不断;不堪论,无法评说。
【注释】: 颂古 其九十九:指《赠别二首》其一,“浮萍逐水流”,用浮萍随风飘荡的意象来比喻诗人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生活。 船子下扬州,浮萍逐水流:船子禅师曾游历到扬州。 一声河满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著名七绝诗,描写黄河边的景色和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的心情。 千古动悲愁: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激起了无数人的悲思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船子禅师在扬州时所作,以“浮萍逐水流”为喻
【注释】 颂古:唐代诗人元稹所撰的《唐律百韵并序》中,有《颂古》一百篇,每篇都是用韵文的形式,对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或事件进行赞颂。 钟谷:指深山幽谷之中。 蒸砂岂能成饭:比喻没有条件和基础,不可能办到。 大通智胜如来:指大智慧者。如来,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 担板底汉:指贫贱的人。担板,指挑柴卖钱。底,指最底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诗。作者借颂古人之事,抒发了人生感慨。首句“钟谷不生豆苗
注释: 鹄、乌、松、棘,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各有特点,有的洁白如鹄,乌黑如乌,而松树则苍劲挺拔,棘树则弯曲生姿。 清净比丘僧,却须入地狱。这里说的是出家人应该保持清净,但即使如此,也难免遭受苦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表达了出家人虽然保持清净,但仍然会有人世间的苦难。诗中的"鹄白乌本玄"、"松直棘自曲"都是以自然景物作比喻,描绘了不同生物的特点,而"清净比丘僧
注释:破碎的瓶子怎么可能再成为装水的瓶子,焦种(即种子)不可能生出新的孽芽。 虚空中像盘大的毛轮垂下来,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赏析:诗中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破瓶不能恢复原貌,种子无法再生新芽,都说明事物的变化是无法逆转的,如同虚空中的大毛轮垂下来一样,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以下是对《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八十三》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 “南无观世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这句诗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她经常以红莲花的形象出现。这里的“补陀岩上红莲舌”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口中吐出的莲花般的话语,即佛性或智慧之语。 - “不知成佛是何时”: 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佛时间的疑惑。在佛教中,成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人修行
【注释】颂古 其一百五:指佛教中的颂古诗。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意谓进入树林中不会惊扰草木,进入水中也不会搅动波浪。 镬汤无冷处:比喻佛法广大无边,无论多么寒冷的地方都能找到修行的机缘,如佛性之火永远不熄灭。 合眼跳黄河:比喻佛法广大无边,能让人顿悟,如河水滔滔滚滚,一眨眼就能流到黄河北岸。 赏析:《颂古》是一首佛教偈语,表达了对佛法无限广大、永恒不变的信仰。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
【解析】 本诗的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同时注意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此题要求赏析,首先分析关键词语,再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最后总结出答案。 【答案】 译文: 时时日日,日日时时。 七颠八倒,孰是孰非。 注释: 时:时间;日:太阳;日日:天天; 七颠八倒:形容混乱的样子; 孰:代词,谁;是:正确;否:错误; 赏析: 《颂古》其九十七为宋人张孝祥所作。此诗写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注释】 韶阳:指太阳。一鉴:即一片。生铁:未经冶炼的铁。馂馅:吃剩的饭团。相赚:互相欺骗。 【赏析】 此诗为《颂古》之一百一十二首。作者在这首中以诙谐的笔调,写一个和尚用“直下咬破”的手法,巧妙地骗取了一顿残羹剩饭的故事。诗人抓住这个和尚的“相赚”心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使故事栩栩如生,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