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晦
诗句原文: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注释与赏析: -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治理地方时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策略。"先荡"意指首先清理或整顿,而"却清河洛尘"则表示随后又进行了净化。整体而言,此句描绘了诗人有条不紊、分步骤处理事务的形象,表现出他在面对问题时的冷静和有序。 - “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悲人道 我听古人的教诲,功高震主身受困。霍光虽被刺伤却幸免,最终家族全灭族。周宣王叹富贵不如狱吏,终于落得个下台的结局。即使是有德行的大贤者,也不免于残害,现在仍怀有畏惧之情而忍痛割爱,忘记向善而不再追求。虽有功勋但遭忌于君,将怎样来约束自己。不是像石头般坚硬明亮,谁能避免祸患而得到福?著殷鉴于自古,难道只有感叹季叔。能安亲扬名而见称于先哲。保归全终孝道,可惜余下的人皆残缺。辱历世之平素
悲人道,悲叹人世间的道途艰难。 哀人道之多险,哀伤人世间的道路多么危险。 伤人道之寡安,忧虑人世间的安宁太少。 懿华宗之冠胄,懿美华族的祖先们,他们的冠冕和服饰。 固清流而远源,坚守清廉的源头,远离污秽。 树文德于庭户,在庭院的门口树立德行。 立操学于衡门,在衡门外立志学习。 应积善之馀祐,应当累积善行带来的余福。 当履福之所延,应该享受幸福带来的延伸。 何小子之凶放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通过对战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士兵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悲人道”,这是全诗的总纲,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人们所遭受的痛苦的感叹。然后第二句“朝褒功以疏爵,祗命服于西蕃。奏箫管之嘈囋,拥朱旄之赫煌。”描绘了战争开始的场景,士兵们在朝拜皇帝,接受奖赏,身着华丽的战袍,手持乐器和武器,威武壮观。第三句“临八方以作镇,响文武之桓桓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实难。哀人道之多险,伤人道之寡安。懿华宗之冠胄,固清流而远源。树文德于庭户,立操学于衡门。应积善之馀祐,当履福之所延。何小子之凶放,实招祸而作愆。值革变之大运,遭一顾于圣皇。参谋猷于刱物,赞帝制于宏纲。出治戎于禁卫,入关言于帷房。分河山之圭组,继文武之龟章。禀顾命于西殿,受遗寄于御床。伊懦劣其无节,实怀此而不忘。荷隆遇于先主,欲报之于后王。忧托付之无效,惧愧言于存亡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 谢朗孙。 涉猎文义,博赡多通。 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 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 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 穆之死,转从事中郎。 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 入宋,封武昌县公。 总统宿卫。 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 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 后出为荆州刺史。 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生卒年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 谢朗孙。 涉猎文义,博赡多通。 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 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 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 穆之死,转从事中郎。 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 入宋,封武昌县公。 总统宿卫。 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 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 后出为荆州刺史。 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