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原诗的内容、手法及其效果进行理解,并结合自己积累的诗歌知识进行赏析。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并附上译文注释,最后给出赏析。 第一句“同庚同志又同师”中的“同庚”,是同龄,即同年;“同师”,是同学。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年龄相仿,又一起学道,成为朋友。这里突出了作者与八十僧人的关系。
【注释】 藏一:隐居。诸公:指同乡或朋友。相聚:聚会、团聚。光福:县名,今浙江省安吉县。磻(pán)古溪:在安徽省歙县。 【译文】 隐居在光福县的磻古溪边,与众多好友相聚在一起,如今虽然满头白发,牙齿却很坚硬。 我伤心地流落江湖上,已经四十年没有见到溪翁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诗人回忆四十年前与溪翁的交往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点明时过境迁,感慨时光之快
秋晚与许端甫山行 山行多妙处,妙在倚筇中。 到此兴难尽,吟成诗不同。 松涛鸣绝壑,叶雨下晴空。 钟鼓云边寺,应知有路通。 【注释】 ① 筇:竹制的手杖。 ② 应知:应当知道。 ③ 云边寺:指天边的寺庙。 赏析: 《秋晚与许端甫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的山行之乐的作品。作者用简炼的文字把秋天山行的乐趣写得十分真切,使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 “山行多妙处,妙在倚筇中。”此句写秋游之趣,以“妙”字领起
【题虎丘】 此山虽小众山尊,半近吴城半近村。 一壑风烟龙窟宅,满堂巾盔佛儿孙。 生公说法台空在,陆羽煎茶井不存。 唤起幽人无限意,塔铃独语到黄昏。 【注释】 1. 题虎丘:写虎丘的诗。虎丘在苏州城外。 2. 小众山尊:指虎丘虽是小山,但却有崇高的地位。 3. 半近吴城半近村:虎丘地势独特,一半靠近吴门(今江苏苏州市),一半靠近村落。 4. 龙窟宅:比喻虎丘像龙居住的洞穴一样神秘。 5. 巾盔
以下是对《嚼菜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口体累人终不免”:身体和口舌因过度消耗而感到疲惫。 “菜根能嚼乐无穷”:即使是最普通的菜根,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 “吾儒食惯知真味”:我们这些学者(儒者)已经习惯了食物的味道,能够辨别出其真正的滋味。 “谁信犹便几富翁”:有谁会相信,仅仅因为咀嚼菜根就能成为富翁呢? 2. 译文: 口体累人终不免
注释: 高谊如师果是稀,寺中扶策病翁归。 西风吹我肌生粟,便对西风解一衣。 译文: 高义的友情如同老师一样难得,在寺庙中扶着杖子,老人归去了。 被西风吹得肌肤起栗,于是解开衣服让西风吹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诗。全诗以“高谊”为线索,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病榻上的凄苦景象以及他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表达方式。 首句“高谊如师果是稀”,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道宁高洁的友谊的赞赏和感慨
注释:年纪已高,骨骼清瘦如同白色的鹤,炼制出一大剂仙丹。 只有古琴藏在石匣中,子期已经仙去,不曾弹奏过。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居山林的高士的诗。首句“老来骨相清如鹤”用比喻手法,将高士的骨相比作鹤,写出了高士的清纯、高雅。第二句“炼就红炉一大丹”则形象地描绘出高士炼制丹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的敬佩之意。 第三句“只把古琴藏石匣,子期仙去不曾弹”,则是诗人对高士的感慨和理解
注释: 一峰峻碧入云端,怪石苍松耐岁寒。 天地奠形时便有,今人莫作等闲看。 译文: 一座山峰峻拔而碧绿,直插云霄,奇特的石头和苍劲的松树经受住了岁月的严寒。 大自然在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现在的人千万不要把它看成随便可以看待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山之奇,以“怪石”和“苍松”为代表,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山势雄伟的特点。颔联写山之老,写出了山的古老和历经沧桑的特点。颈联写山之大
注释:万山深处断人烟,溪水潺潺接涧泉。 白发老僧陵上住,晋朝松在屋头边。 译文:万山深处无人烟,溪水潺潺与涧泉相连。 白发的老和尚住在山陵上,晋朝的松树就在屋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首句“万山深处断人烟”勾勒出一幅远离尘世、与世隔绝的幽静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以“溪水潺潺接涧泉”一句
【注释】 1. 谢徐容斋送米:指诗人在得到友人赠送的米后,向朋友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的慷慨。 2. 甑:古代用来蒸煮谷物的工具;这里泛指厨房用具。无尘:无尘土或杂质。 3. 高廪:高大的米仓。 4. 肯思白发老人诗:意思是说,您怎么还能想到用您的诗来报答我的厚礼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谢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人情味。 第一句“米囊入户甑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