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多妙处,妙在倚筇中。
到此兴难尽,吟成诗不同。
松涛鸣绝壑,叶雨下晴空。
钟鼓云边寺,应知有路通。
秋晚与许端甫山行
山行多妙处,妙在倚筇中。
到此兴难尽,吟成诗不同。
松涛鸣绝壑,叶雨下晴空。
钟鼓云边寺,应知有路通。
【注释】
① 筇:竹制的手杖。
② 应知:应当知道。
③ 云边寺:指天边的寺庙。
赏析:
《秋晚与许端甫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的山行之乐的作品。作者用简炼的文字把秋天山行的乐趣写得十分真切,使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
“山行多妙处,妙在倚筇中。”此句写秋游之趣,以“妙”字领起,概括全篇。“妙”,不仅指“山行之胜景”,而且指“山行之乐趣”。作者之所以说“妙”,是因为他既看到了秋天山行中的美景,也听到了秋天山行中的雅韵。他倚着手杖,一路行来,一路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感受着大自然的美。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为后三联作了铺垫。
“到此兴难尽,吟成诗不同。”诗人在秋游中陶醉了,流连忘返,兴致难尽。于是他一边走,一边吟咏,写下了这首诗。这里“兴”是指兴趣、兴致,“吟成”指吟咏成诗,也就是创作出诗歌。作者说“到此兴难尽”,是因为在秋天山中行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象,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因此他的兴致很高。他说“吟成诗不同”,是因为在他的眼中,秋天山中之行,是一种不同于平常的诗意的体验,因此他要吟咏出来。
“松涛鸣绝壑,叶雨下晴空。”这是第二联,描绘的是秋晚山行的景色。诗人在行文中用了“松涛”、“绝壑”、“晴空”和“叶雨”等四个关键词。“松涛”指的是松林里的松涛声,声音响亮,震撼心灵;“绝壑”指的是深谷,声音深沉;“晴空”表示天空晴朗,没有阴云遮蔽;“叶雨”则是指树叶在风中摇曳,飘洒而下的雨滴。这四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秋天的傍晚,诗人沿着山间的道路行走,耳边传来了松树的松涛声和山谷中的回音;而头顶上方的天空则是一片清澈明朗,阳光普照着大地。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钟鼓云边寺,应知有路通。”这是第三联,描绘的是秋夜山中的景象。诗人在行文中用了“钟鼓”、“云边寺”和“应知有路通”三个关键词。“钟鼓”表示山上的寺庙里响起的钟鼓声,声音悠扬;“云边寺”指的是在山的云边修建的寺庙;“应知有路通”则是指他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通往寺庙的路。这四者合在一起,表明了山中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在深夜时分,山上的寺庙里传来了悠扬的钟鼓声;而在远处的云边,可以望见一座座寺庙的灯火闪烁;而那些想要去探访寺庙的人,只需要沿着山路走下去,就能找到一条通往寺庙的路。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安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山行之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