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贽
【注释】: 谪宦:被贬谪的官员。新岁:新春佳节。孤吟:独自吟咏。思惘然:感到迷惘、怅惘。驿梅:驿站旁的梅花。腊后:农历十二月,腊月之后,即正月。岸柳:岸边的柳树。得春先:早春时节最先发芽。棹(zhào)倚:划船倚靠。碧岫(xiù):青翠的山峰或峰峦。猿啼:猿猴哀嚎。天涯:天边,这里指远方。留滞客:滞留在异地的游子。何年:多久以后。 赏析: 首联“谪宦逢新岁,孤吟思惘然。”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写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有整体上的理解,又要对诗歌中的每个词、句进行赏析和分析。 首联“汴路水驿”,点明地点,写出诗人在汴路上的所见。汴,指汴河。汴路是古时汴州(今河南开封)通往各地的道路,也是当时南北交通的要道。汴路水驿,即汴河上的驿站。“泊舟依水驿”表明诗人在汴河上的船停靠在了驿站旁的渡口。诗人泊舟停歇,靠岸而住,说明旅途中行色匆匆
【解析】 “送僧归日东”中“送”字点明题意,表明作者在为僧友饯别。而“归”、“行”等字眼,则表明了僧友的目的地是日本国。“神京”指东京。“何事又东行”一句,诗人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之情。“路指扶桑迥,杯浮碧海轻”,意思是说:僧人向东行进,路途遥远,道路曲折,可他依然如故,毫无留恋之意。“扶桑”“碧海”都是日本的象征。“归心渺云影,灵呗杂涛声”两句,描绘了一幅僧人远去时的景象
松江独宿 江上扁舟泊,羁怀向月愁。 乡关千里梦,砧杵几家秋。 渔火明沙渚,虫声近荻洲。 孤吟不成寐,欹枕对眠鸥。 译文: 江上的小船停泊在岸边,我的思绪随着月光变得忧郁。家乡的远方,我仿佛看到了梦中的故乡,而那砧声和杵声又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秋日。沙滩边渔船的灯火明亮闪烁,夜晚的虫子叫声让人感到有些凄凉。独自一人无法入睡,只能斜倚着枕头,面对着沉睡的海鸥。 注释: - 松江:地名,今属于上海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雨中过袁稷巴陵山居”,这是一道考查诗歌鉴赏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其意境、情感等。然后依据题干要求,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分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来到友人袁稷的居所,友人在雨后为诗人撑伞;颔联点明诗人来的目的,是为了安慰友人;颈联写友人居处的清幽,但友人却不知这清幽的环境
这首诗是送别李中丞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关切。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銮坡重拜命,龙节又离秦。 注释:在銮坡(指朝廷)重新受命为官,龙节(即皇家符节)又一次离开秦国(这里指的是唐朝的京城长安)。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朝廷重新得到信任和任命,以及再次离开家乡,前往边远地区任职的情景。 2. 义胆酬明主,欢声动远人。 注释:以义气胆识回报明君的信任
【注释】 风笛:指送别时的乐器。亭上:即亭前。凄凉:哀伤、凄苦。那忍闻:怎么能够忍受这种哀声。心随流水去,路过小桥分:心随流水而去,走过小桥分手。浦树:河岸边或江边的树林。秋雨:秋天的雨。江帆:江上的帆船。不知:不知道。从此别:从今以后分别,此是虚指,表示从今以后。何地更逢君:什么时候再能见面。 【译文】 在离别钱大时,送别的人吹起风笛,发出凄凉的声音。 他的心情随着流水远去
诗句释义: 1. “茅屋少相邻”:描述了诗人的住所简陋,没有邻居。 2. “君来不弃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不以贫贱为嫌的态度。 3. “地偏无俗辙”:指诗人住所偏僻,很少有世俗之人经过。 4. “年老作闲人”:说明诗人已到老年,过着安逸的生活。 5. “灯下啼螀近”:描绘了夜晚灯光下蟋蟀叫声的场景。 6. “窗前落叶频”:表现了秋天的景象,窗外落叶纷飞。 7. “对床因听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和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 (1) “客帆收处近江城”:客人的船帆收起后靠近了鄂州城的江边。“客帆收处”,是说客人的船已经靠岸,“近江城”,即靠近了汉阳城。 (2) “偶遇乡人问去程”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唐代诗人高适的笔下,这首《送少府贬柳州》便以简洁而深远的笔触,勾勒出两位友人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 “怜君谪宦向边庭”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李少府的同情及对其命运的惋惜。这里的“谪宦”意味着被贬官职,身处边远之地的艰辛,“边庭”则象征着远离故土,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与辛酸。这一句不仅揭示了友人的处境,更蕴含了对远方生活的不易和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关怀。 “落日茫茫乡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