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霆震
【注释】 忆第三儿留郡城:怀念你留在郡城的儿子。第三儿,指李泌。第三子,是避唐玄宗李隆基讳而改的,李泌字长源。 百里元非远:百里,指距离,比喻空间距离。元,通“原”,本来、原来之意。非,不是。 三春又已终:三春,即春季三个月,泛指一年。又,再次。已,已经。 传闻随处有:传闻,传说,消息;随处,到处,处处;有,存在。 消息几时通:消息,信息,消息;几时,什么时候;通,传递。 蔓草酣朝露,孤花系晚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理解及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作答,答题思路如下:1.解释诗句中的重点词;2.概括内容要点;3.分析诗歌情感。 “跋涉逾千里,存亡间一舟”,这两句写诗人在途中的艰险困苦。“跋涉”,指长途步行。“逾”,超过。“亡”,这里指死亡。“存亡间一舟”,意思是说诗人在生死之间只有一条船可以渡河而归,突出了旅途的艰难。
闵陇吟 陇戍通恒代,河关控鲁齐。 日经亡国淡,天入战场低。 玉帐千羊酪,青郊万马蹄。 悲歌频劝酒,送客去安西。 注释: 1. 陇戍通恒代,河关控鲁齐:陇,泛指陇山;戍,指驻扎的军营或要塞;恒代,指恒山一带地区;河关,指黄河渡口的关隘;控鲁齐,指控制山东、河南一带地区。 2. 日经亡国淡,天入战场低:日经,日出时分,象征国家的兴衰更替;亡国,指国家灭亡;淡,这里指淡泊,超脱;天入战场低
注释: 1. 嗣世明经业:继承世代的儒学事业。 2. 传家昼锦衣:传承家族的荣耀,穿着华丽的衣裳。 3. 干戈危独立:在战争中独自面对危险,形容英勇无畏。 4. 桑梓晚全归:家乡的亲人终于团聚。 5. 远戍孤云淡:在远方守卫边疆,孤独地看天空。 6. 平原落日微:在广阔的平原上,夕阳西下,景色优美而凄凉。 7. 送车泪交洒,霜叶不成飞:看着即将离开的人,泪水纵横,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情绪。 赏析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寇至 群丑发禾川,中宵羽檄传。 才收缘岸戍,已涨近城烟。 掠货舟相次,驱人骑独先。 儿孙犹九口,两地寸心悬。 译文: 寇贼来袭,一群坏人从禾川出发。 半夜接到紧急命令,羽书飞驰传递。 刚刚收兵,城墙附近已是水汽弥漫。 掠夺财物的贼船接连不断,驱赶百姓的骑兵率先到达。
【注释】 古驿深春雨:古代驿站在春天的大雨中。 荒城带落晖:荒凉的城墙上,夕阳的余辉映照着。 鸡豚当道泯:家畜被雨水淋湿。 烟火隔江微:远处的火光和烟霭模糊不清。 所至无完室,相逢尽短衣:每到一处,都没有完好的房子;遇到的人都是衣衫破旧的样子。 干戈乘劫运,暂与圣恩违:战争的兵器随着天意而动,暂时违背了皇上的恩惠。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到夔州时所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
辛丑除夕 雨雪徂年日,乾坤厌乱馀。 战争吴会阻,消息朔风虚。 虎眩投眢井,磷冤集故墟。 事机恒倚伏,天意竟何如。 注释: 辛丑:农历年份,这里指的是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 雨雪:下雪。徂年:一年已尽。日:太阳。 乾坤:天地,指代宇宙和人间。厌:厌倦、烦扰。乱馀:纷乱之余,指战乱结束。 吴会:今江苏苏州一带。古代吴国与越国之间有水路相连,所以叫吴会。阻:阻隔。 朔风:北风,指北方的寒冷
【注释】 衰迟:衰老。违:背离。故里:故乡。丧乱:战乱。守残编:守着残缺不全的书籍。鞍马,指骑在马上。儿童习,指儿童骑马、放牧。貂珰:指宦官。牧圉:牧人,指农民。上日:指正月初一。颁朔:指颁布历书。迎送:迎接和送行。焚香校太玄:指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太玄:《道德经》的篇名。 【译文】 年老体衰,离开故乡,战乱中保存残缺的书卷。 鞍马奔驰,儿童练习骑马射箭;宦官与平民结为兄弟,共同抗敌。
【注释】巴陵:地名,今湖南岳阳市。税:税收。供贡楚材:指楚国的特产丰富。泽国:指洞庭湖。骚人:即诗人自己,屈原曾写《离骚》,后人尊称“骚人”。化龙梭:传说中能变化为龙的织梭。 【赏析】这首七律是一首送人之诗,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友人赴任后所要面对的艰难,颈联写洞庭湖之美丽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尾联写洞庭湖上渔夫捕鱼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充满了诗意
【注】黄:菊花;芜:野草;炊:炊灶;丧氛:战争的阴影。 忧怀:忧愁的心情。 译文: 菊花飘落,野草杂草丛生,村边林子炊烟袅袅升起又消失。 战火蔓延,步步为营,兵气几时才能消? 小城被围,疲于奔命,送粮的使者也纷纷逃窜。 灾荒之年,百姓疾苦,疾病缠身日渐消瘦。 闲暇无事时,坐观战事,等待灵枢的到来。 赏析: 首联“黄落杂烟芜,林炊乍有无”是说,秋风吹过,黄花凋零,野草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