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元非远,三春又已终。
传闻随处有,消息几时通。
蔓草酣朝露,孤花系晚风。
昨逢归客语,前日早趋洪。

【注释】

忆第三儿留郡城:怀念你留在郡城的儿子。第三儿,指李泌。第三子,是避唐玄宗李隆基讳而改的,李泌字长源。

百里元非远:百里,指距离,比喻空间距离。元,通“原”,本来、原来之意。非,不是。

三春又已终:三春,即春季三个月,泛指一年。又,再次。已,已经。

传闻随处有:传闻,传说,消息;随处,到处,处处;有,存在。

消息几时通:消息,信息,消息;几时,什么时候;通,传递。

蔓草酣朝露,孤花系晚风:蔓草,指草丛或野草。这里用来形容人。酣,喝得畅快。朝露,早晨的露水。系,束缚。晚风,指傍晚的风。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孤独。

昨逢归客语,前日早趋洪:昨逢,昨天遇见。归客,回家的客人。语,说。前日,前天。早趋洪,早上赶着往黄河里送水。洪,大水。

【赏析】

《寄内》诗是一首抒情小诗,写诗人对妻子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构思精巧、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怀念的对象和时间。“忆第三儿”四句以回忆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痛。

“百年同梦枕”(白居易《夜雨》),“相思一夜白发长”(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两地相思情何限”(《江陵西门送别》),“思君不见下渝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常用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本诗亦然。

首联写与妻离别后,虽千里之遥,但心心相印,如在一起。第二联写妻子音信断绝,不知生死存亡,音讯杳无。“闻道龙标过五溪”(沈佺期《黄鹤楼》),“我有所思在洞庭”(张九龄《赋得庭前古树》),“鸿雁于飞(鸿雁传书)”,可见“传闻”之“随处有”。然而“消息”之“几时通”?“几时”,何时。“几时”,多少时间?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曰?多少时?多少分?……总之,时间越久越好。“消息”之“不”通,正说明“消息”不通达。这是一层深意。

三四两联进一步写对妻子的思念。“蔓草”两句,写诗人想象妻子的孤独处境。“蔓”指长满青苔的台阶。“酣”,喝得痛快的样子。“朝露”指朝阳初升时晶莹润泽的露珠。清晨,露珠滋润着青草,使草木生机盎然。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妻子像这蔓草一样孤独地活着。“孤花”两句,写诗人想象妻子像晚风中被风吹着的一朵花儿一样孤独地死去。“系”,系住的意思。“晚风”,指傍晚吹来的凉风。“孤”,孤独、寂寞。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妻子像晚风中的一朵花一样孤独地死去。三四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妻子的孤独处境,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尾联由想象回到现实。“昨逢归客”,指昨天刚回来的妻子。“归客”指回家的人。“语”,说话。“前日”,前天。“早趋洪”,指早早地去黄河里挑水。“洪”,大水。“趋”,赶。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妻子昨晚刚刚回家的情景。“昨逢”、“前日”,从时间上前后照应;“归客”、“早趋”,从动作上前后照应。这两句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素平易、浅近自然,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