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微钟生暝色,远舍舂正急。空檐暮雨歇,偶然有馀滴。危坐久无言,童子了不识。”这是一首描写雨后的田园诗。诗人在微风习习的黄昏时分听到远处农舍中传来的舂米声,那声音显得十分急促。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檐下,看着屋檐上残留的雨水,觉得这雨也像人一样懂得爱惜自己的衣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休息一下
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于池畔举杯而饮,荷花随着微风轻摇,仿佛也在沉醉。清凉的微风掠过我的衣衫,带来了一丝玉笙的声音,穿透了秋日的宁静。 酒至酣时,我放声高歌,豪情满怀,游子之心,不再因贫而忧。回想起那生平中的阮嗣宗,他的才情和气节定能让我胜过石季伦。 这首诗通过对落日、荷花、清风、玉笙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通过饮酒、歌声、游子之情等元素的表现,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1. 出墅初冬(第一行) 注释:别墅在初冬时节。 2. 邻舂五更动(第二行) 注释:五更时分鸡鸣声开始响起。 3. 机杼响俱发(第三行) 注释:织布机的声音同时响起。 4. 薄霜厉层宇(第四行) 注释:薄薄的霜覆盖了整个房屋。 5. 天西辗孤月(第五行) 注释:天空中的月亮向西沉去。 6. 驿马嘶不已(第六行) 注释
【译文】 何时开始移栽松树的根,今日已映坐。 沐浴露水像要五寸长,出草时有几个。 林深带有宿润,湑湑垂白唾。 欣然千丈意,郁勃不可挫。 我无定居地,此计恐成蹉。 他年欲待阴,日月当已过。 桑麻要生养,文字迫寒饿。 柳传未可学,泛书真足课。 如何抱空疏,矧复习痴惰。 嗜饮此山水,五岁饱高卧。 君看重来时,风雨夜相和。 【赏析】 《赋小松树》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写自己喜爱小松树的同时
【注释】 暮斋 客去檐鹊噪,高斋久清立。 疏雨无行人,烟崦夕炊湿。 前园蘼芜衰,东邻日夜织。 同门信不至,鸿雁满江泽。 译文: 傍晚时分客人离去了,屋檐下喜鹊叫不停。我独自站在高高的书房内,长久地凝视着窗外。稀疏的细雨洒落在无人经过的路上,炊烟袅袅升起在山坳的村落中。我的前院里长满了枯萎的草木,邻居家的姑娘在不停地纺织。我们共同学习的朋友现在还没有消息,大雁飞过了长江才回到故乡。 赏析
诗句翻译和赏析: 1. 山家阻雨得晴出郊 - 山间人家因雨停而外出赏景。 - 注释: 阻雨 - 阻挡雨水;得晴出郊 - 天气转晴后出门。 2. 山家半月留,坐待雨声住 - 家中人等待雨声停止。 - 注释: 半月 - 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坐待 - 耐心地等待。 3. 东风入我檐,领客村南去 - 春风吹进了我的屋檐,带领着我游览村庄的南部。 - 注释: 东风 - 春风;檐 - 屋檐。 4.
【译文】 我斋屋不到一丈宽,面对墙壁像顽石。走出家门天地开阔,好像脱了囚笼关。 青童迎我相揖让,笑着报告山僧回来。有三人三客婆娑起舞,在松林中竟日徘徊。 我的内心是否平静?气象没有如此闲适。谁能在千年后,如同我这样坐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崇福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首联“我斋不盈丈,面壁兀若顽”,描绘了诗人斋室不大,面对墙壁如同顽石。这句诗通过对比
【注释】: 和萧天叙山行:和,写。这是一首山水即兴诗,是诗人游览山中偶成之作。 临水偶成趣:临水,靠近水边。偶成,偶然间形成的兴致。 朋来如相期:朋,朋友。期,约期。指友人来访。 人家山涧隈:山涧,山里的流水旁。隈,小而曲的角落。指隐士隐居之地。 往觅浆水迟:去,到。浆水,古代一种发酵的饮料,这里泛指清泉。 清樾(yè)抱石桥:清樾,清凉的树叶。樾,树荫。抱,环绕,笼罩。 行旅坐支颐:行旅
【注释】 1. 濒江:靠近长江。夜不寐:夜里没有睡好。 2. 舟客声可怪:船夫的喧哗声音令人感到奇怪。 3. 飕飕:形容风雨的声音,飕飕然,形容风势强劲,竹叶在风中摇动的声音。 4. 沙水辄澎湃:沙洲上水流汹涌澎湃。 5. 晨征路泱莽:早晨出行的道路崎岖不平。 6. 春泥踏行蟹:春天的泥土上踩着爬行的螃蟹。 7. 江空雾连山:江面空空如也,云雾连接着群山。 8. 古木夹道边:古树参天,挡住了道路
注释: 午坐:午后的闲坐。 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今天频频地送别客人,我坐着心神不宁。兀坐:独自坐着。兀坐心未定:独自坐着心神不定。 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中午感到困倦,刚刚醒来,鸟儿的叫声却正好在耳边响起。午倦睡适来:中午感到疲倦刚刚醒来。 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朦朦胧胧地仿佛置身于人间,隔着窗户能听到屋内的喧闹与欢笑。 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打扰了我的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