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时,先要了解全诗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小亭扫芳径,幽鸟语初暖,坐倚阶草柔,行避径条短等四句是诗人所见之景,水光与花影,历历明不乱等六句是诗人所感之情。“疾风忽翻林,落红半池满”一句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之美,生动而具体地刻画了一幅风急林深、落英缤纷的自然景象。 【答案】 译文: 亭台小院里扫去落叶长径
【注释】 君诗如长江:比喻你的诗歌像长江那样浩大。 积潴汇:汇聚,积蓄。 铦(xiān)铓干莫锋:锋利的锋芒。干,通“竿”。莫,通“磨”,磨利。 温润琚(jū)瑀佩:指玉的光泽,比喻文章华美。琚、瑀,都是古代佩玉。 令姿:美好的姿态或仪态。 富博骇群睐:形容诗歌内容丰富,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郁孤(yù gū):山名,位于江西省萍乡县境内。 山水各献态:山川各自展示自己的美景。 振衣千仞颠
【注释】 园亭夜饮:在园中的亭子里饮酒作乐。 三嗅餐欲既:三杯酒下肚了,吃菜也吃得差不多了。 春风心骨软:春天的微风使人的心情变得温柔而脆弱。 狂歌发永欷:放声高歌,悲怆地唱着,泪流满面。 却念坐间人:却想到座中的人。 谁共此时意:和你们共同享受这份心情。 赏析: 此诗写春日宴饮的情景。首句点出“酒酣”,说明已至尽兴之时,然后才说“爱花”。诗人把花、酒、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写
《暮坐》 悄悄若有怀,悠悠竟无适。 春深墙英落,失我庭下石。 飒然一雨止,坐见万瓦湿。 风急寺钟静,惆怅成暝色。 注释: 1. 悄悄若有怀:默默无声,好像有所思念的样子。 2. 悠悠竟无适:悠闲自在,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或目标。 3. 春深墙英落:春天到了,花儿凋谢了。 4. 失我庭下石:失去了庭院下的石头。 5. 飒然一雨止:突然停了一阵雨。 6. 坐见万瓦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雨晴门外独坐” - 解释:诗人在雨后天晴时独自坐在门外。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停后,选择在门外静坐的情境,表达了一种宁静、沉思的氛围。通过“独坐”这一动作,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2. “东风瞰我帏” - 解释:东风拂过窗帘。 - 赏析:东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窗帘是室内与外界的隔离物,此处用东风拂窗帘,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觉醒。同时
白云岂不洁,或谓无其芳。 注释:白云难道不洁净,有人认为它们没有芳香。 译文:白云难道不洁净吗?有人却说它没有芳香。 赏析:此句通过白云的洁白来比喻人的品行高洁,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浮华与名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纯洁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斗柄岂不高,或谓难挹浆。 注释:北斗七星斗柄(即斗杓)难道不高么?有人认为它难以舀起酒浆。 译文:北斗七星的斗柄难道不高吗?有人却认为它难以舀起酒浆。 赏析
注释: 张君北方学,易道究微净。 长才譬骐骥,局蹐果下径。 作亭依层城,傲悦有馀兴。 芳草皆会心,飞云亦成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张子明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其中充满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易学的研究和应用的热情。 首句“张君北方学”指的是张子明在北方研究《易经》。这里的“易道究微净”是对张子明深入研究《易经》的赞美
【注释】 池上小立:指在池塘边站着。 今日天气暖:今天天气变暖了。 经冬雨雪少:经过了冬天,很少降雪。 风起辄生尘:风起时会扬起尘土。 道人幽行倦:道士在幽静的山林中行走感到疲倦。 树下一正巾:在树荫下脱去帽子。 流水见两鬓:看到从水里流过的波纹,仿佛自己的鬓角。 一笑叹我身:笑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衰老了。 日光堕木叶,满沼黄金鳞:阳光照在落叶上,水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斑。 白云行其间,游鯈动奫沦
比竹无至情,焦桐无馀滋。 译文:比竹没有真正的感情,焦桐没有多余的汁液。 注释:比竹(一种竹子),指竹子本身的特性和品质。至情,真正而深刻的含义。焦桐(梧桐树的种子),指梧桐树的种子。馀滋,多余的汁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他认为竹子本身具有真实、深刻的含义,而焦桐虽然有多余的汁液,但却没有真正的感情。这种看法反映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和音发清润
石洞杂赋三首 石洞 蜿蜒辞夷皋,迢递陟穹巘。 绵绵千万峰,苍秀入遥见。 既疲犹穿云,小息仍下阪。 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译文: 在山间蜿蜒曲折地离开了夷皋, 一步步攀登,终于来到了那高耸的山顶。 连绵的山峰如同无尽的长流, 苍翠的树木和秀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尽管已经很疲惫,但还是继续穿行在云雾之中, 休息之后又继续下山,崎岖的道路让心灵得以放松。 最后到达了那座古老的祠堂和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