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众诗人
这是一首五言联句诗,共二十一句。下面是对每句的注释和赏析: 1. 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 注释:我曾在松花树下度过了多少岁月,如今看到青草覆盖的草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 赏析:首句表达了诗人在松花树下度过的青春时光,与现在平静的草地形成对比,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2. 衣冠游佛刹,鼓角望军城。 - 注释:身着官服的人们游览寺庙,听到战鼓声时遥望着军营。 - 赏析
【注释】 ①降伏心住:心有所动,就叫作“心住”。降伏是指制服、征服。 ②任逵:《题天章寺偈》,是唐代诗人任公的一首七绝诗。任公即任昉,字公舆,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与王绩、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歌以清丽婉转见长,代表作有《在狱咏蝉》《同义门答崔参军》等。 ③天章寺:又称慈恩寺,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灵桥街道。 ④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要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心
【注释】柔性:指柔软。契兹:合于,符合。佛乘:佛教的教法。我喻垂藤:我比喻为下垂的藤蔓。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得到那柔软的柔顺,就能契合佛教的教义;岂有众树,我就比喻为垂下的藤条。 “得彼柔性,契兹佛乘”是说获得柔软的柔顺,就能契合佛教的教义。“柔性”,这里指的是人的本性、性情,也指事物的柔弱、软弱。而佛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人要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柔软。所以
【注释】蔷薇:一种植物名,又称“月季”、“玫瑰”。见《本草纲目·果部》引《花经》。 护草木性:护,保护。草木,泛指花草树木。 植彼蔷薇:种植蔷薇。植,种植。彼,那,代词。 眼根不染:眼根,佛教语,指眼识。染,污染、沾染。 见尔色非:见(现),看见。尔,你。色,颜色。非,不是。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诗。首句赞美蔷薇的美丽,次句赞扬蔷薇的纯洁,末句赞颂佛性的清净无染。全篇以咏物起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因此要重点把握诗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及诗句的意思和结构。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悟”“生”等。 【答案】 修成正果;②悟性,佛性。③悟性,佛性。④无明,烦恼。⑤迷,觉悟,觉悟心性。⑥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鲍防所创作的《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中的一段,缺名。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灵圆取相,尘垢是澡。 定水清净,救彼热恼。 注释: 1. 灵圆取相:灵,指佛;圆,圆满;取相,指观照事物的真相。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观照事物的真相来达到心灵的圆满。 2. 尘垢是澡:尘垢,指世间的污垢;澡,指沐浴、洗涤。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洗涤世间的污垢来达到心灵的洁净。 3. 定水清净:定,指心定;水
【解析】 “裂素成器”:用白绢做成容器。“给我救彼”,指帮助我解救那个被水淹的僧人。 “密净圆灵”:使一切事物达到最纯净的状态,并保持其灵性。“护生絜水”,指保护生命和清洁的水。“絜”是洁净的意思,“生”指生命,“絜水”即洁净的水。 译文:《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中的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用白绢做成了容器,来帮助我解救那个被水淹的僧人。使一切事物达到最纯净的状态,并保持其灵性。保护生命和清洁的水。
注释: 尔禽啄木,鸟儿啄食树木中的蛀虫。 恶蠹伤木,蛀虫对树木有害。 愈木无病,树木被啄食后没有生病。 巢枝自足,鸟在树洞里筑巢,足够过冬。 译文: 鸟儿啄食树木中的蛀虫,对树木有益。 蛀虫会伤害树木,但树木本身没有病症。 啄食过后的树木不会生病,足够过冬。 鸟儿在树洞里筑巢,足够过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鸟类啄食树木中的蛀虫,对树木有益的过程。诗中通过“尔禽啄木”表达了鸟类啄食树木的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旨大意,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信息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护性维戒”是说守护性情,维持戒律。“扶身在杖”,是说以拄杖为伴。“动必由道,心无来往”,是说行动必须遵循道义,心中没有杂念。 【答案】 释义:守护性情,保持戒律,拄杖而行,行必遵道,心中没有杂念。 译文:守护性情,保持戒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侧重于日常背诵的名篇,也涉及一些名句默写的情况。答题时要熟悉诗作的内容,理解诗文大意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体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烘托等,并分析诗中所选取的艺术形象,领会其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点,注意赏析其中的炼字艺术。“涤虑破烦,灵芝之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