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凫
【注释】 那期:期望。高旆(pèi):高远的旌旗,比喻皇帝。下:降临。得遇:得以相识、交往。重臣:重要的官。容:容纳。居止:居住和停留。风沙:这里指边塞的风沙。句:一作“路”。河、句:指边塞的山河。大荒:边远的地方。无复:没有。愁烦暑:烦恼和炎热。回山:回到山林中去。翠阁危:翠绿的亭台楼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当时在长安任右拾遗。他与王昌龄都是以诗名世的才子
诗句解释与译文- 注释: - “寺居秋日对雨有怀”:在寺庙中居住,秋天的雨天里思念着什么。 - “修修复雭雭”:形容树叶经过雨水洗刷后变得稀疏、飘落的样子。 - “黄叶此时飞”:此时黄叶被雨打落在空中飞舞。 - “隐几客吟断”:在桌子旁(隐几)的客人因为长时间的吟诵而停止吟诵。 - “邻房僧话稀”:隔壁房间的和尚谈论的话也少了。 - “鸽寒栖树定”:鸽子因为寒冷而栖息在树上,显得更加安静和稳定。
在古代诗词中,颜凋明镜觉和思苦白云知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这种表达方式深刻地描绘了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颜凋明镜觉:这里的“颜”指面容或脸色,“凋明镜”则是指明亮的镜子,用以形容人的面容因忧愁而失去光彩。"觉"在这里意味着感知到或意识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面容变化的敏感察觉。 2. 思苦白云知
【解析】 题弘济寺不出院僧 楚鞋应此世,祇绕砌苔休。色相栽花视,身心坐石修。声寒通节院,城黑见烽楼。欲取闲云并,闲云有去留。 【注释】 1)楚鞋:指僧鞋。应(yīng):适合、适应。世:世间,指世俗世界。祇(zhī)绕:只绕,徘徊。砌(qì):台阶。 2)色相:佛教语,即色身和色相,这里泛指佛家所讲的色相。栽:培植。 3)心:心地、心灵。坐:坐禅。石:指僧房的石阶。修:修行。 4)声寒通节院
【注释】 相逢仍朔漠,相问即波涛:相逢仍然在沙漠(这里指边塞),相问就象海浪翻滚。 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想起家乡,芦苇已经折断,笛声吹得高亢。 簿书君阅倦,章句我吟劳:公卿们忙于公务,而我却吟诗作赋太辛苦了。 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直到深夜,我还倚栏望月,想到故乡的亲人,不禁泪如雨下。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春到秋,从湘西回到长安后写的。刘录事见寄此诗时
寄刘录事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喻凫的作品。 - “城西青岛寺”指的是青岛市的西边有一座青岛寺。 - “累夏”指连续的几个夏天。 - “今在提纲所”意味着现在的住所。 - “应难扫石眠”意思是应该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安静地躺着休息了。 - “风沙榆塞迥”描述了风沙吹过边塞地区。 -
虹横布水台南雨,雁返炉峰顶北霞。 闲卧东风灯渐晓,溪南花气雨中来。 一别山阴诗酒客,水风花片梦兰亭。 注释:虹横跨在南面的水天上,天空中的雨滴像云烟一般弥漫开来。大雁返回到了炉峰的山顶上,那里有美丽的晚霞。我悠闲地躺在东风中,灯光渐渐亮起。溪南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就像雨中的花一样。我与山阴的诗人朋友们告别后,独自在兰亭饮酒作诗。 赏析:此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的诗。前两句写雨后天晴
【注释】 龙翔寺阁夜怀渭南张少府:龙翔寺在长安西郊,张籍是渭南人。少府,县尉的别称。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张籍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与张籍交游甚密。此诗是诗人怀念友人的作品。 春城:长安。带病:身体不好。 秋塞:秋天的边塞。见除书:接到朝廷的命令或委任状。“见”读jiàn,看见的意思;“除”读chú,指任命。 况是神仙吏:何况你还是位神仙般的县官呢!神仙,指张籍。仙吏
【注释】 1. 沙西:即沙门。 2. 林杪:树梢。杪,树梢。 3. 殿倚:殿檐。石棱开:殿宇的石栏杆。 4. 汲井:汲水。 5. 殷(yin)台:钟声悠长。 6. 河冲:山涧。 7. 绿野:指田野。 8. 鸟背:鸟儿背上。 9. 京关:京都长安,古称“京师”。 【赏析】 夏日龙翔寺寄张侍御 这首诗是王昌龄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夏作于龙翔寺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龙翔寺 :寺院名。居喜胡权见访因宿:住在龙翔寺,很高兴胡权来访,就住下来。 林栖 :隐居山林。 煮茗 :煮茶。 雀啅 :鸟儿叫声,指早晨。北冈 :山冈之北。 僧开西阁寒 :僧人打开了西阁楼门。 冲桥 :跨过桥梁。 扣月 :击打铜钟。一钟残 :一声钟已敲得很轻了。 明发还分手 :第二天一早告别。 徒悲行路难 :徒然悲伤道路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龙翔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