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
诗句解读: 1. 草堂独酌 - 云水人间有此堂,秋来景物引杯长。 - “草堂”是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住所,这里用来形容一个清幽、雅致的场所。 - “云水人间有此堂”意指在这云水缭绕的世界里,竟有如此清幽的草堂存在。 - “秋来景物引杯长”则描绘了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景物显得格外美好,让人不禁想要举杯畅饮,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2. 天光上下还谁会,鹤影连翩对我狂。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草堂初成陈尧山诸友约过诗以候之 “草堂初成”指的是作者刚刚完成的草庐,“陈尧山诸友”则是作者邀请的几位朋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新居感到自豪和欣喜,想要邀请朋友们来参观。 2. 秋晚堂成菊满篱,霜残更有好花枝 “秋晚堂成”是指秋天晚上建成的草堂,“菊满篱”形容菊花开得十分茂盛。“霜残”则指霜降之后,但菊花依然盛开
注释: 久病无诗到上方,送君诗思满江乡。 久病:长时间患病。 方:方位词,这里指朝廷或朝廷所在地。上方,指朝廷的上层。 君:对李广文的尊称。 诗思满江乡:满江乡,指家乡。诗思,指思念故乡的情绪。 莫辞官小纲常在,更爱身闲道业长。 莫辞:不要推辞,不要拒绝。官小:官职低。 纲常:儒家经典。这里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更爱:更加喜欢。 身闲:身体轻松。 道业:道教事业。长:增长。 契分:缘分。同水石
诗句释义: 1. 缭绕萦回一水赊,白云随我到君家。 - “缭绕萦回”形容水流曲折蜿蜒的样子,“一水赊”意指河流很长。 - “白云随我到君家”表示诗人乘坐的小船与天空中的云彩一同飘荡,到达了邓顺之的家。 2. 池临坐石封春藓,岸没垂藤带晚花。 - “池临坐石”指的是临近水池的地方有石头可以坐下。 - “封春藓”是指春天时,水面上覆盖着一层新生的苔藓。 -
【解析】 此诗首句是“喜黄小江佥宪至同坐宝峰”,意思是说高兴的是黄小江(即黄滔),他来到我处,我们一同坐在宝峰。颔联是“山花带雨弄晴晖,流水穿云一径微”,意思是说山花带雨,映照着晴朗的阳光,溪流像从云雾中穿过去一样,一条小路也看不见。颈联是“消息是谁频满道,喜狂如我欲颠衣”,意思是说消息是谁传播到各处啊!我如此欢喜,简直想丢掉衣服。尾联是“乾坤此意无今古,诗酒人间有是非”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朱鸟洞后,因为想要乘着潮水去而没有高兴起来,于是与赵元默道别。全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鸢鱼随处足云渊,占断风光又一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在哪里,都有鸢鱼的身影,它们悠闲自在地游弋在云海之上,这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里的“占断”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深敬畏。 是第二句“三载可怜朱鸟约
这首诗的译文是: 喜见黄小江佥宪光临此地,我们同坐宝峰。 空山十日想清辉,两笠真同坐翠微。 论道我惭非白鹿,好贤君已到缁衣。 禹周天下应难少,沮溺于今敢厚非。 出处论心能不异,溪山何用久相依。 注释:喜黄小江佥宪至同坐宝峰:喜悦地见到黄小江来此地。喜黄小江为官署长官,与诗人地位相当,可以同席而坐。佥宪是明初对布政使司长官的别称。宝峰,指山名。 空山十日想清辉:在空荡荡的深山中过了十天
诗句注释: 半幅胡缣(jiǎn)太有情——意为画布上描绘的半幅胡地丝绸显得格外深情。 译文: 谁将离别之意画在丹青之上,半幅细腻的胡地丝绸充满了深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方献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旨在赠别黄明甫监司和胡大声方伯两位官员。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两人的不舍之情。 首句“谁将别意上丹青”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于丹青之上
【诗句释义】 再用前韵呈东所:再次以诗作献给你。 湖竹看看欲作林,深居无计避追寻。 三辞正系群公望,一出能明百岁心。 满眼疮痍同疾痛,经途风物欲萧森。 岂应袖却调羹手,君相于今契且深。 用湖竹作比喻,表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深居无计,即隐居不出,无法躲避众人的追寻。三辞,三次辞去官职。 三辞正系群公望,一出能明百岁心。 三次推辞(辞)正是为众人所希望的(系),我一旦出来
【译文】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 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 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注释】 1. 邓顺之:南宋诗人邓深的字。 2. 丹山: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3. 本诚:作者的朋友名。 4. 大石:即“石”的古体字,此处指庐山上的一块巨石。 5. 绝顶:山峰的最高处。 6. 安:安稳,这里指稳固不动。 7. 结茅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