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弼
杏林图为丰城杨从善题 昔年曾说董仙翁,种杏成林烂熳红。 多少活人阴德在,枝枝叶叶总春风。 【注释】: 昔年:过去。 曾说:说过。 董仙翁:传说中的仙人董仲舒。 种杏成林烂熳红:指种了大片的杏树,长出满树繁花。 阴德:暗中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杏树歌颂了丰城杨从善种杏救活了许多病人的好事。 首句写种杏的经过。“昔年”是回忆从前的事。“种杏成林”是说种了许多棵,长成一片树林了
杨柳江头送客归, 暮潮初落见渔矶。 画图无限怀人意, 云树依依又夕晖。 注释:杨柳江边送友人返回故乡,天将傍晚时潮水刚刚退去,可以看到江边的渔矶。画中的景物似乎充满了对人的深情厚意,就像云和树木那样依依惜别,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写在江边送走友人的情景,颔联写潮水初退时的景象,颈联写画中的景物充满对人的深情
注释: 1. 方壶仙子:指仙人方壶子,传说为黄帝的师傅,修炼成仙的人。 2. 御风还(huán ):驾着祥云飞回原地。 3. 珊珊:形容佩环相碰的声音。 4. 凤笙、玉管:均指乐器,凤笙是古代乐器中的一种,玉管则是指笛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人方壶子驾驭祥云飞回原地,其佩环之声在山外回响,同时吹奏着凤笙和玉管的诗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仙人的风采和仙乐之音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嗅地低回欲衮尘:嗅(xiù)地,低回,形容马行缓慢貌。衮尘,形容尘土飞扬。 玄云散彩五花新:玄云,即黑云。五花,指云朵色彩斑斓。 蹴冰不识交河道:蹴(cù),踏。这里指踏着冰面。 刍(chú)豆相从愧圉人:刍、豆,指喂马的饲料。圉人,养马的人。 【译文】 嗅地低回欲衮尘,玄云散彩五花新。 蹴冰不识交河道,刍豆相从愧圉人。 【赏析】 《题黎省之唐马》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作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他的友人王彦举所画的《听雨轩图》所作的题诗。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1. 山窗酒醒梦魂清,竹外松边点点鸣。 - “山窗酒醒梦魂清”:描绘了一幅清晨醒来,窗外的山景和酒醉的梦境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里的“山窗”指的是诗人住所的窗户,而“酒醒梦魂清”则表达了酒后醒来时的清爽与清醒。 - “竹外松边点点鸣”:描述了在竹林之外和松树旁边,有鸟儿的叫声
【解析】 “双剑江头春水生,浦云村树总关情”,这两句的意思是:双刃剑在江头激起的春水泛起了涟漪,浦云村树似乎也对诗人的离去感到伤感。这两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为:双刃剑在江头激起的春水泛起了涟漪,浦云村树似乎也对诗人的离去感到伤感。 赏析:“双剑”句,用典。据《晋书·王敦传》:“(王)敦既败,还至石头
题熊自成双鹤图 海上归来岁月迟,懒随青鸟度瑶池。 一双清泪秋霄月,莫遣云中仙子知。 注释: 1. 海上归来岁月迟:意指在海上度过了很长时间,现在回来晚了。 2. 懒随青鸟度瑶池:不愿意随着青鸟飞过瑶池,表示不想回去。 3. 一双清泪秋霄月:指一对明亮的眼睛(泪水),秋天的天空上的月亮(象征嫦娥)。 4. 莫遣云中仙子知:不要让天上的仙女知道
【注释】 獠:古代西南各族的统称,这里指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隘:险要。 山行已厌倦,况复多扼塞:山路已经令人厌倦,更兼道路狭窄。 日南僻远地,实藉此为国:日南是偏僻遥远的地方,确实是国家的边陲之地。 暑雨溪谷盈,深树崖崦窄:盛夏时节,雨水充盈着溪涧山谷;密林深处,山崖幽暗而狭隘。 断虹收晚照,百里带暝色:残阳如血,天边渐渐昏暗起来。 獠人瞻使轺,方舟齐众力:少数民族的人们望着朝廷使者的船驶来
注释 竹山:指四川名山峨眉山。 万个:形容多,众多。碧琅玕:美玉。 喜向:喜爱地看待。 仙家:仙人之家。 午夜:深夜。 凤台:传说中的凤巢,在蜀郡临邛县,是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不知:竟然。风露:指秋风霜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赞美了黄尚英画竹的艺术成就。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致。首句写竹山万竿青翠挺拔,犹如众多的美玉,为下文作铺垫和烘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考查的能力。此类题我主要考查诗句的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赏析诗句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并指出其主要艺术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积累好诗句及重点意象的含义。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衬托、对比、用典、设问、反问等,以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此题中“千山万山皆戴石”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龙州一带地势险峻,群峰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