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
【注释】 ①华山:指华山山脉,位于陕西西安以东。 ②“我”:诗人自称。 ③“刈麦”:割麦子。 ④“已大半”:已经收割了一大部分。 ⑤“自长安迤东”:从长安往东。 ⑥实美如火炭:其实麦子长得非常好。 ⑦“繄我返耕来”:因为我要返家种田了。 ⑧“此麦才再见”:这麦子才再次看到。 ⑨“接岁禾不登”:去年的庄稼没有收成。 ⑩“宝玉咸所贱”:连宝玉都被人们看不起。 ⑪“周人重农食”:周朝的人们重视农业生产
南原双白杨,直上数千尺。 彷佛齐彭山,不为后上扼。 山房当其阴,潇洒殊曩昔。 置酒劝君饮,慷慨尽三石。 岁月不肯留,人生岂常适。 试问华冈子,谁见王维宅。 注释: - 南原双白杨,直上数千尺:形容南原上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其高度直冲云霄,仿佛有数千尺那么高。 - 彷佛齐彭山,不为后上扼:好像齐地的彭山一样雄伟,但不会因为后辈而受到压制。 - 山房当其阴,潇洒殊曩昔:山房位于白杨树的阴凉之处
【注释】 1.浒西:即吴郡(今江苏苏州)。 2.明叔:诗人的朋友。 3.三首:指《于浒西赠别明叔三首》的第三首。 4.流靡:指当时诗风的浮滑轻薄。 5.片言:指诗篇中简短的句子。 6.侃侃:傲慢自大的样子。 7.还耕:退职回家务农。 8.安能:怎么能。 9.秋篇:秋天的诗篇。 10.翩然:轻快地飘动。 11.华毂:华丽的车子,这里指华丽的诗文。 12.大雅:古代一种高尚的文学。 13.渊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示孙逸人”,是诗人的名,即王维;“逸人”,是对隐士的雅称。《庄子》中的“南冥者,天池也”,《山海经》中的“方壶、瀛州、蓬莱、方丈、瀛洲五山,仙人居之”,以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的“令飘风起兮,始凌大波”,“乘赤水而并流兮,泛轻泏而扬灵”等都是“天池”“仙人”的代称。“昔遇王子乔”,是说在以前就遇到过王子乔这样的仙人,“王子乔”,即王子朝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大历(766-779年)后期,时作者在夔州。尹员外即尹子奇,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尹子的崇敬之情,并对其才学和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全诗以“送”为纲,分三段:首二段,写赠诗之由;第三段,抒发赠诗之意,点出“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的原因;最后一段,表达自己愿与尹子共同创作的愿望。 “昔逢华阳君,云为五帝使。” 华阴先生曾梦见仙人,被召到华阳宫。据《抱朴子·对俗》说
【注释】 寄太微:写给太微的诗。太微,指天上星宿中的太微垣。 神仙人:指天上神仙。 佳思:好的志向和抱负。 云上:高远之处。 乾坤珍:天地之宝。 飘飖:飘荡的样子。 游宦:出外做官。 才名藉方仰:名声与才能都值得人们仰望。 萋斐:茂盛的样子。 反:通“返”,返回。 闭门却交往:闭门谢绝往来。 华峰:华山的别称。 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 麾麈:扇子,用来比喻指挥或驱遣别人做事的人。 少微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如下: 五月二十二日㮚死逾旬僮子以其所为诗三卷及杂集回文稿呈览悲悼之馀令之缮写成帙用寄渼陂先生为㮚较定将图入梓漫成二诗以写予怀 其二 儿气甚宏达,少有丈夫容。 博识物岂眩,逸思若风从。 俯仰鲜中诎,奋迅有孤踪。 苟能假天命,郁为今词宗。 顾我忝明德,神理夺所钟。 英物且凋丧,况云痴与庸。 岂无子夏戚,尚虞用昭凶。 绪馀今似君,烦将附秦雍。 注释: - 儿气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郿塘》。以下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 忆昔己卯春,曾与泾野约。 注释: 回忆过去的春天,曾经和好友泾野有过约定。 第二句: 因访岐东君,于兹共行乐。 注释: 因为拜访了岐山之东的友人,于是在这里一起游玩。 第三句: 登山瞷岐雍,临池事澡瀹。 注释: 登上高山眺望岐山的雍州地区,到池塘边洗澡洗涤。 第四句: 子时多杂人,秽气远相搏。 注释: 晚上的时候有许多的人
注释: 1. 五月二十二日,我去世已经有十天了。 2. 僮子(即孩子),用他写的三卷诗和杂文回文稿呈给我观看。 3. 悲悼之余,叫他把这些东西写成册子寄给我。 4. 用寄给渼陂先生为㮚较定,准备刻入梓版,并作诗写下来以表达我对它的怀念。 5. 其一,生儿希望他能长大成人,但儿子长大了我却已经老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临终前写给孩子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无限深情和深深的忧虑
诗句解析与译文第一句:“庚申长安一见君,知君气盖千人军。” - 解释:在庚申年(1500年)的长安(今陕西西安)与你重逢,了解到你具有超越千军万马的威严和气势。 - 关键词:庚申、长安、君、气盖千人军 - 注释:庚申年即明朝嘉靖十六年,长安是当时的都城,“君”指马天瑞,“气盖千人军”形容他威风凛凛,如同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 第二句:“正德八年定蜀贼,延绥健儿如虎奔。” -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