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陶器喻人世,以饮酒解忧情:人生如陶器的坯土,经过反复的加工才能成型;人生在世,如同处于方圆间,与“胚浑”相对应。陶器一旦成型,就永远脱离了原始的泥坯状态。陶器一经烧制,便成为不可改变的形状。人生的一生,一旦离开幼年和少年时代,便无法返回,只能随着命运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人生在世,既不能像虞舜、唐尧那样有作为,又不愿像桀纣、梁惠王那样沉沦,于是心中充满了忧愁与疑惑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和朋友们一起游历西诸山赏梅,并阅读了《玻公梅花诗》之后写的。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plaintext 老干如虬懒作花,清波白月共疏斜。 阿谁取次能描貌,铁石心肠有宋家。 ``` 1. 诗句注释: - “老干如虬”:形容树干粗壮如同龙一样盘曲。 - “清波白月”:描述水面上月光清澈,波光粼粼。 - “取次能描貌”:形容某人能够随意描绘或刻画事物。 - “铁石心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然后理解诗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入郡西诸山探梅游陟三日胜处略尽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玻公梅花诗因次韵十首”意思是在乙酉年春天,我和侯广成先生一同进入郡城西边的几座山去观赏梅花游览了三天,那里美景尽收眼底
《田家》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注释 - 五月桑梯傍屋斜:五月,指农历五月,此时正是桑叶生长旺盛的季节。桑梯,是一种用桑树枝制作的梯子,这里用以比喻桑树。“傍”表示靠近或依附,“屋斜”,形容桑树斜挂在屋顶上。 - 蚕丝抽尽响缫车:蚕丝,指的是蚕吐出的丝线。“抽尽”意味着完全抽干。缫车,古代用来缫丝的工具,这里指的是缫丝的过程,声音响亮。 -
这首诗是诗人在乙酉仲春与友人侯广成先生一同前往郡西诸山探梅游赏时所作的。 首句“日射湖光宝汞飞”,描绘出一幅湖水映日,波光粼粼的美丽画面。其中“日”指的是夕阳,“射”是指太阳光线照向水面,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湖水被阳光照耀的美景。“宝汞”则是形容湖水如宝玉般珍贵,而“飞”则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阳光在水中跳跃,使得湖水更加明亮。 接下来一句“清冰的皪散琼枝”
【注释】 乙酉:年号,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 侯广成先生:指李之仪的朋友侯寘。 西诸山:位于开封城西。 陟:登,攀登。 玻公:赵佶字,宣和初任尚书右仆射。 梅诗:即《腊前探梅》诗。 次韵十首:应侯寘所求而作的十首诗。 【赏析】 政和七年(1117)二月,词人李之仪与友人侯寘游于开封城西诸山上,探梅赏景。他们登上山顶,观赏了满山盛开的梅花,并游览了三处胜景。在舟中夜谈时,词人与侯云
注释: 乙酉仲春,即春天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二月。侯广成先生,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侯方域。郡西诸山,指的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的群山。梅,这里指梅花。陟,行走。胜处略尽,意思是说游览了所有的胜景。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是说夜晚和友人在船上一起读书。玻公梅花诗,是说这首诗是关于梅花的。因次韵十首,就是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写一首十首类似的诗。其七,是其中的第七首。狂发,这里是指诗人的头发。乞命,求取寿命的意思
宫词其一 金舆行乐泥光辉,风揭云韶天上飞。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词二首》。这两首诗主要写宫人的哀怨,揭示了宫女制度的残酷性。其中,“宫词其二”通过对比,揭露了宫廷生活的虚假与浮华,以及后宫妃子之间的勾心斗角,展现了深宫女子的悲苦命运。 第一句“金舆行乐泥光辉,风揭云韶天上飞。”描述了皇帝出行时的奢华场面,车驾在金舆上行驶,周围环绕着彩绘的旗帜和华丽的装饰,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
【注释】: 1.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和战斗场面,以及他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全诗语言朴实流畅,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2. 塞下曲:指边塞的军旅歌曲。 3. 其三:这是第三首《塞下曲》。 4. 匹马沙场:形容战场上英勇无比,勇往直前。 5. 斗来:指与敌人进行战斗。 6. 杀气贯重围:形容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气氛紧张。 7. 双鹗
译文: 侵凌了谢府的雪,轻盈如同雪花一样,雕琢着唐昌宫碎玉般的月亮,明亮如月。 我料想,雪消融之后,月光也会爬上亭台的高台,使人难以自持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游览郡西诸山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梅花和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首句“侵陵谢院雪花轻”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在谢府庭院的景象,给人以清冷之感;第二句“刻琢唐昌碎月明”则通过月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