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阮
普陀山观音岩祈雨 南风不降雨,我亲自到宝陀求。 地势至此尽,天河相接流。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 杨枝洒有秋。【注释】: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观音岩:位于普陀山的南端,相传是观音菩萨显圣的地方;“南风不为雨”:指即使有南风,也难以降雨;“躬即宝陀求”:意思是我(诗人)亲自来到宝陀山求雨;“地势至此尽”:地势至此已经没有尽头,指宝陀山的地形十分险峻;“天河相接流”
【注释】 过东林吊沈文伯:经过东林寺,去祭奠沈文伯。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文伯,即沈约。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梁文学家,四明山阴人,沈文季子。曾任尚书令、金紫光禄大夫等职,卒赠侍中、司空,谥曰隐。 苕霅虽幽事,燕云亦壮游:苕霅(tiáo),苕溪和霅溪,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一带,以出产茶叶而闻名;燕云,指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里泛指边患
注释 1 江上一首:指的是作者在江上的一首诗。 2. 虏马:指北方的战马。 3. 秋来健:表示秋天来临,北方战马更加健壮。 4. 吴侬:指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们。 5. 水底藏:表示在水下深处隐藏。 6. 荻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这里可能是指长江边或湖泊边。 7. 江面冷:形容江水寒冷。 8. 草色:指草地的颜色。 9. 岸头荒:形容岸边荒芜。 10. 扬子:长江下游的一个地名
王阮的《云居还值旱怀旧游寄杨文仲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融合,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经历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 1. 忆扶湘竹杖,共扣赵州关:回忆起当年在扶湘使用竹杖的情景,那时我们一同叩响了赵州的关口。 2. 山好不容住,水流今载还:虽然山水之美令人驻足,但如今河水却带着我回到了这里。 3. 却从天上下,似出镜中间
谢张安国相过一首 元戎驱小队,来赴野人期。 山静传呼远,风轻游赏宜。 飞萝穿杖屦,芳草焕旌旗。 好借丝纶手,雕镌一小诗。 注释: - 谢张安国: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同辈人,姓张名安国。 - 元戎:古代对将军的称呼,这里泛指军队。 - 小队:指小规模的队伍。 - 野人期:与自然亲近,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 山静:形容山林的静谧,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传呼:传递消息。 - 风轻:风吹得很轻
溪山堂三首 地胜年年别,人闲事事幽。水流萦槛角,山奋入帘钩。 旧好空驰马,新盟但狎鸥。故人皆得路,何日共兹游。 注释:在这首诗中,“地胜”指的是地理环境优越,每年都有不同的景致;“年年别”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更迭。“人闲事”则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状态,无事可扰,一切皆宜。 “水流萦槛角” 形象地描述了流水绕过建筑角落的景象。“山奋入帘钩”描绘了山势如水般奔流直上的情景。
【注释】 ①“涉世足悔吝”:指人世间,世事多磨难。②“杜门安退藏”:闭门不出,退隐山林。③“谤从闲处省”:诽谤和指责往往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出现,所以要远离。④“乐向静中长”:快乐在于宁静的生活中得以延续。⑤“薜荔”:一种寄生植物,攀附于墙壁。⑥“琅玕”:美玉名。⑦“醉为乡”:以酒为伴,以醉为乐,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生活。陶渊明曾在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说近来无事可做,便以饮酒为乐
注释: 寄郑器先一首 给郑器先的诗作。 与子如兄弟,为人痛疾雠 与你如兄弟姐妹,我们彼此间都是痛恨仇敌。 暂时离别去,且欲谤谗休 暂时分别离开吧,暂且不要去诽谤和中伤他人。 敢忘秦方瘠,深知越共舟 难道我们忘记秦国刚刚衰弱了吗?深知越国和吴国一起乘船作战。 少须三径就,他日再追游 不久后我们三人再次相聚,以后我们一定还会一起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郑器先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泛舟一首赏析 从自然景观到人生哲理 1. 诗句原文 2. 诗意解析 3. 关键词解释 4. 作者背景 5. 赏析 6. 创作灵感 7. 文化意义 8. 相关作品比较 9. 现代影响
【注释】 檐敞祛红日:雨后的檐子敞开,可以驱散红色的夕阳。 窗虚揖白云:空阔的窗户对着天空。 水痕一雨失:雨水打湿了水面,留下了痕迹。 午风薰:中午的清风拂过了花坛。 寂寂心无事:心中宁静,没有纷扰。 耳不闻:不听那些纷纷扰扰的声音。 底用战魔军:何必与那些邪恶作斗争呢? 底,通“抵”。 【赏析】 首句写屋檐敞开,可以驱散红色的夕阳;次句写窗户敞开,可以邀请天空中的白云;第三句写雨后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