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锡嘉
诗句原文: 纱窗幽窈,低垂绣箔。裙波微动,春风独无语,怕惊它花梦。 玉颤钗头双翠凤,压眉梢、似嫌愁重。年华数红豆,问相思谁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春日里对爱人深情的思念。诗中“纱窗幽窈”,形容女子所在的环境,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低垂绣箔”则描绘了女子的裙摆随风摇曳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柔美和灵动。女子独自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春天,但内心却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注释】 1. 秋社:秋天的祭祀。 2. 商量软语:商量告别的话。软语,柔和动听的言语。 3. 王榭:指古代诗人谢惠连别墅。 4. 海屋:比喻极远的家乡,或泛指远方的亲人。 5. 画帘:形容女子装饰华丽的窗帘。 【赏析】 这首词以燕为题,描写了燕子离别主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句“一年过半,正花底栖迟,又逢秋社。”意思是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春天的花也凋零了
【解析】 此诗为作者自叙旅途所见。“岦岌”“骇浪”“天地窄”等词,描绘了巫峡山高水急、风浪险恶的情状。“哀猿四啸惊魂魄,凭棺立。愁心一片随波急。”写舟中所见。“哀猿”句用“哀猿”比喻行客,表现其惊魂不定、愁肠百结;“凭棺”句写舟人,以舟中之景烘托其内心之情;“愁心”“随波”二句则直接抒情,点明此行所感。全诗语言简炼,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幽深。 【答案】 ①归自谣扶匮(扶
【注释】金壬午:指农历六月,因“金”与“壬”同音。西风:秋风。都:北京的别称。 【赏析】此诗是作者送儿子岷儿入京参加秋试时写的两首诗。第一首写诗人在途中雨中赶路的情景;第二首写诗人到达京城后思念儿子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明快,表达了作者对远游的儿子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南浦·舟次滕王阁感赋长江滚滚,忆前唐、高阁驾飞虹。道是当年佳宴,都督仰阎公。记否玉鸾歌舞,正西山、雨歇画帘栊。笑我来迟暮,也思侥幸,神助一帆风。 今日停桡烟渚,叹兴亡、无奈太匆匆。只有江天孤鹜,飞傍落霞红。为问起腾蛟凤,更何人、克继旧词宗。只半潭秋影,伴它渔火梦青枫。 【注释】 ①南浦: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滕王阁: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初建于唐朝初年,为唐太宗之弟李元婴任滕王时所建
诗句解析与译文 寒夜得萧月楼与乌拉扎桐云两夫人书感赋小诗藉以作答 - 关键词:寒夜、萧月楼、乌拉扎桐云、两夫人、书 -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收到了萧月楼和乌拉扎桐云两位夫人的书。 北风撼窗纸,寒向味寒寂。 - 关键词:北风、窗纸、寒、味寒寂 - 译文:北方的狂风撼动着窗户上的纸,寒冷的气息让人感觉到了深深的寂静。 离绪纷如芒,兀坐但守默。 - 关键词:离绪、芒、兀坐、守默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可以抓住关键词语“一枝春忆别”“凭一粟、灯剪秋心”作答;注意译文要准确,注释要完整,赏析要有深度。 【答案】 ①“一枝春意”中的“春”字,是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②“已恨宵长”中的“恨”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薄宦相随,长征共赋,尽多店月桥霜”,薄宦:指微薄的官职。相随:相伴、伴随。长征共赋:指共同度过艰难岁月。尽多店月桥霜:形容路途遥远,环境艰苦,夜不能寐的辛劳。“正晓鸡才唱,又促行装”,晓鸡:拂晓报晓的公鸡。才:刚。又,再一次。促:催促。行装:行李、行囊。“归梦将成又破,云栈远,亲舍何方”,归梦将成又破:指归家之梦刚刚形成又被打破。云栈
【注释】 满江红·感怀:这是一首词作。 梦里江南,问花事、可还依旧。恐惆怅、东风如扫,绿稀红瘦。满地烽烟猿鹤警,掀天波浪蛟鼍吼。恁匆匆、岁月去如流,空回首。 梦:梦中的江南。 问花事:询问春天里花儿开没开。 可还依旧:可否还是那样? 恐惆怅:恐怕会因春光逝去而感到惆怅。 东风如扫:东风把春光吹得一片狼藉。 绿稀红瘦:指春天的景色。 烽烟:烽火。 猿鹤警:猿啼鹤叫,表示警戒,这里形容战乱。
【注释】 意难忘:词牌名。寄怀诸姊妹:寄托对姊妹们的怀念之情。 风雨黄昏:指暮春时节,天气阴沉,风雨交加的景象。 烟花萦旅思:指飘渺的花絮萦绕着游子(诗人)的思绪。 云树暗离魂:指云雾缭绕的树林仿佛有形似有神,仿佛是离别之人的魂魄,黯然失色。 红鳞:指鱼鳞。 萍踪聚散:像浮萍一样无固定归宿,随波逐流,漂泊不定。 流水前因:比喻世事变迁,如流水般不可逆转。 当年女伴如云:形容当年的女伴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