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节
钝庵诗为印长老作 姑苏昔是吴王国,表里湖山本充塞。 吴王亡后台观空,只有湖山亡不得。 斋钱吴越又富足,前身端受灵山嘱。 平生佛事满东南,上下君民总纯熟。 阿师累世同此会,外家更是东南最。 晚年仿佛传双林,乡里推高无与对。 阿师四海老行脚,偶向南阳露头角。 他年欲识痴钝人,发长衲敝人谁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姑苏(今苏州)昔日是吴国的都城,表里湖山本来是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
注释: 1. 飞来之峰可图写,画工摇笔不敢下。 - “飞来之峰”指的是山峦从远方飞奔而来的景象。 - “画工摇笔不敢下”意思是画家在创作时因为山峰的壮丽而感到畏惧,不敢下手描绘。 2. 玲珑八面尚能摩,万古冷泉那可画。 - “玲珑八面”形容山峰的形状奇特,宛如一个玲珑剔透的物体。 - “冷泉”指山中常年流淌的泉水,水质寒冷如冰。 - “那可画”表示这样的景色是无法用笔墨描绘出来的。 3.
青原台诗 五马胸中足丘壑,驻车决遣有馀乐。 注释:五匹马在胸中足以勾勒出壮丽的山川,停下车来尽情享受快乐。 赏析:诗人以五匹马为喻,形容自己的胸中有着广阔的山河景象,展现了自己豪情壮志和豁达的胸怀。 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江阁。 注释:似乎在说新建的青原台,一点也不逊色于滕王的旧江阁。 赏析:诗人用“似言”一词,暗示了对青原台的赞美之情。他不仅提到了青原台的地理位置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赋刘仲高高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先生言语妙天下,向来太学传芬芳。 - “先生”指刘仲高,他的言语智慧非凡,在太学中传播其教诲,使学者受益。 2. 当时品目入前辈,后生籍籍窥余光。 - 当时代的学者已经将先生的教导铭记于心,年轻的学子们也常常仰望着他的智慧光芒。 3. 立谈一见便相可,交无新旧合则章。 - 通过简短的交流
注释: 1. 我不学支公畜马作戏剧,道人不韵亦成癖。 2. 又不学云岩常说老婆禅,苦道炽然说墙壁。 3. 归来挈杖访饮虹,携诗过我三士同。 4. 我喜坐之鹘壁峰,下视凛凛十八公。 5. 诸人胸中何所有,文字万卷皆科斗。 6. 平生笔端自有口,簿书透处时一吼。 7. 白面王孙金作鞭,怜渠政遭富贵缠。 8. 今朝此乐戒勿传,一笑蚊虻空过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述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的愉快心情
【注释】 1. 范谦叔:即范纯仁,字尧夫,北宋著名政治家。左丞:官名,为尚书省左、右丞的合称。求退:要求退休。 2. 老骥伏枥志千里:比喻人虽已老,但志气未衰。 3. 烈士暮年心不已:烈士: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暮年:晚年。心不已:心里仍然想干一番事业,没有停止过。 4. 不用悲歌击唾壶:不用唱悲壮的歌曲来敲唾壶,表示不留恋功名。 5. 尚挟平戎献天子:尚且挟持着平定边疆、进献给天子的雄心壮志。
永处庵诗为蔡仲志刑曹作 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无况味。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 客至清谈真老禅,数枝霜竹伴幽韵。 注释:刑曹:官名,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朱墨:指公文或书信,通常用朱砂书写。那伽:梵语“Nāgā”的音译,意为“寂灭”。嘉遁:即“嘉遁”,指隐居。蒲团:佛教中坐禅用的垫子。
【注释】 1. 庄侯目如岩下电:意谓庄季裕的眼睛像岩石下的闪电一样明亮。 2. 堕泪碑:指唐代诗人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描述其兄韩老成去世后,他流泪祭奠的文字,文中有“一恸之后,泣尽而继之以笑”的句子,后人将此句刻于石上,称为堕泪碑。 3. 松间经行倚松语:意谓在松林中行走时,倚靠在松树上与松树交谈。 4. 袖有普贤真行愿:意谓袖子里藏着普贤菩萨的真形画像和行愿经。 5. 春风昨夜忽言别
注释: 1. 刮磨习气如洗爵,惟馀好古情未薄。 - 注释: 清除心中的旧恶习如同用刀刮去酒杯上的污垢一样干净,只有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并未减退。 2. 向来诗轴入松门,便对屠门先大嚼。 - 注释: 以前收到的诗卷就像进入松树林一般清新,面对屠门(屠门常指酒肆或饭馆)也能先自顾不暇地大口咀嚼。 3. 吾侪事业如石田,笔墨魔人妨夜眠。 - 注释: 我们的事业就如农田般坚实
【译文】 你如琼枝玉树般的非凡之根,种下紫芝幽兰却无法繁茂。 谁家女儿拥有如此美妙之质,失身流荡而寄身荆棘丛中。 流苏暗绕云母屏风,魂不守舍夜难寐惊魂。 归来泣下绣时室,此生漫漫尽是身外事。 【注释】 1. 归来怨:诗歌的标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哀怨之情。 2. 琼株玉树:比喻女子美丽如玉树琼枝,非凡之根,意指女子非凡的出身或才华。 3. 幽兰紫芝:指女子如幽兰花一般纯洁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