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昔是吴王国,表里湖山本充塞。
吴王亡后台观空,只有湖山亡不得。
斋钱吴越又富足,前身端受灵山嘱。
平生佛事满东南,上下君民总纯熟。
阿师累世同此会,外家更是东南最。
晚年仿佛传双林,乡里推高无与对。
阿师四海老行脚,偶向南阳露头角。
他年欲识痴钝人,发长衲敝人谁觉。
钝庵诗为印长老作
姑苏昔是吴王国,表里湖山本充塞。
吴王亡后台观空,只有湖山亡不得。
斋钱吴越又富足,前身端受灵山嘱。
平生佛事满东南,上下君民总纯熟。
阿师累世同此会,外家更是东南最。
晚年仿佛传双林,乡里推高无与对。
阿师四海老行脚,偶向南阳露头角。
他年欲识痴钝人,发长衲敝人谁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姑苏(今苏州)昔日是吴国的都城,表里湖山本来是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
吴王灭亡后只剩下空荡荡的宫殿,但湖山依旧,只是无法再恢复往日的繁荣。
斋钱(佛教用语,指施舍给寺庙的钱物)在吴越地区已经十分充足,而吴王生前曾受到灵山的嘱托。
平生(一生)从事于佛事活动,遍布于东南各地,无论朝廷或民间百姓,都深受其益。
阿师(即印长老)累世参与这一盛会,他的家族在外族中尤为显耀。
晚年时仿佛回到了双林寺的年代,当地民众都推崇和尊敬他。
阿师遍游四方老行脚(指游方僧人),偶尔在南阳一带露出头角。
他年如果认识一个愚笨迟钝的人,恐怕只有那发长而破旧的和尚才能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