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城中车马尘,霏霏似我涧底云。
此尘可贵不可贱,中著功名富贵人。
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
祇园为有老作家,闹市丛中自禅寂。
向来禅律相错居,空庭月作五日墟。
市声浩浩如滩濑,谁信禅房静有馀。
道人要是白云侣,红尘不是安身处。
未能随我便那伽,早入千峰万峰去。
诗句翻译:
王舍城中车马尘,霏霏似我涧底云。此尘可贵不可贱,中著功名富贵人。
注释:王舍城是佛教圣地,此处比喻为尘世中的繁华与喧嚣。车马尘和涧底云相对比,暗示世俗的浮华与清净的自然。
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
注释:上人指的是僧人或者修行的人,他们的衣带随风飘扬,如云霞一般。他们遵循尘世的生活,但却保持着超然的心态。
祇园为有老作家,闹市丛中自禅寂。
注释:祇园(一个著名的古寺)中有老成持重的僧侣。他们在喧闹的市井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向来禅律相错居,空庭月作五日墟。
注释:禅宗讲究顿悟,但律宗则追求渐修。两者在修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形成了一种和谐。
市声浩浩如滩濑,谁信禅房静有馀。
注释:市井的声音宏大如同江河上的滩濑水声。然而,谁能相信禅堂里的寂静超过了这些喧哗呢?
道人要是白云侣,红尘不是安身处。
注释:修行的道人如同白云般自由飘逸,不受红尘束缚。他并不认为红尘世界是真正的家或避风港。
未能随我便那伽,早入千峰万峰去。
注释:我不能跟随你进入那个境界(即达到涅槃),但我已经开始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了。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与修行境界之间差异的诗歌。首句“王舍城中车马尘”就点明了诗的地点和主题——尘世中的繁华与喧嚣。接着通过对比“此尘可贵不可贱”,强调了世俗生活的复杂性,而“中著功名富贵人”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追求名利的心态。
第二句“上人衣带云霞色”则描绘了僧人或修行者在尘世中的超脱形象,他们的服饰随风飘动,犹如云霞,象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内心平和、不被外界所动的态度的赞赏。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僧人在闹市中的禅修生活,表达了禅宗与其他修行方式的差异。虽然环境嘈杂,但他们依然能够静心修行,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未能完全达到修行的境界,但已经开始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渴望,也显示了他的谦逊和进取心。
整首诗通过对尘世与修行的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向往以及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赞美。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