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 1.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 “白首”指的是头发变白,这里指年龄已高,“何人”在这里是疑问词,表示惊讶或感叹。“蓑笠”是一种用草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雨衣和帽子,用来遮挡风雨。这里的“蔽其身”意味着用蓑笠遮住了身体。 2.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 “避世”是指避开世俗的生活,“不仕”是不担任官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时要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最后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注意“沧浪”“秋潭”“竹扉”等关键词的意境。 译文: 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沧浪江上垂钓,完全忘记了世间是非。 秋日黄昏他来到潭边垂钓,月亮升上来时他叩船回家。 江雾弥漫侵扰着芦苇岸边,潮水的痕迹留在竹林小门旁。 一年到头都与鸥鹭为伴
【注释】 渔父:古代传说中以捕鱼为业的隐士。曲岸:弯曲的小河岸边。深潭:深深的池塘。一山叟:一名山中的老人。驻眼看钩不移手:看着鱼竿不动。移手:换手。世:人间。知姓名:知道渔者的名字。良久:过了很久。问他:询问渔者姓名。开口:张口。笋皮笠子荷叶衣:用笋做的皮,荷叶做的衣服。笋皮:用笋皮制成的帽子。笠(lì):竹帽。日暮持竿何处归:天晚了,拿着钓竿不知道该去哪里。 【赏析】
注释: 竹竿高高地挺立,河水悠悠地流淌。 相互忘却是一种快乐,贪图小利吞下大钩。 不是平和也不是邪恶,姑且以此忘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象:翠竹挺拔,清泉悠悠,鱼儿在溪水中欢快地游弋。诗人在这里以竹竿、河水、鱼儿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薄。他认为,与世无争,相互忘却是一种快乐
我欲归而忘路远。彼岸舟,彼岸舟。愿得一叶从吾游。 【注释】 日:太阳。昭昭:光明的样子。驰:疾行。 子:指渔父。期:约定、相会的意思。漪(yī):水波纹。 忧悲:忧虑悲伤。 事浸急:事情一天天紧迫起来,急迫得无法应付了。 将奈何:怎么办呢? 芦中人:在芦苇丛中的游人。 穷士:贫穷的人。 忘路远:忘记路程的遥远。 彼岸舟:指渔父所乘的小船。 【译文】 太阳和月亮光明灿烂,都在飞驰着
寂寞梨花带雨香。 轻风不动意难偿。 云易老,事多防。 片片惊飞忆故乡。
扁舟独向五湖游,风雨持竿春复秋。 勋业淮阴空太息,子陵不肯一回头。
黄芽十月晚菘良,绿英三尺芥根香。 除大瓮,置深廊,山家蓄足御冬粮。
晚菘更可制酸齑,和羹好趁雉初肥。 山梁产,羽毛翚,佳品真殊碧野鸡。
东关芹菜嫩于葱,老圃秦椒红豆红。 茄蒂小,韭根丰,白水青盐一并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