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脩
【注释】 松门:指松门山。蜃(shèn)气:指海市蜃楼现象,是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使远处景物显得比实际更近的现象,如海上的楼阁、城市等。“白”字下有“似”字,表明蜃气之白与云烟相似。 支:支撑。江断:长江中断。 长创:大创伤。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在松门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沙巷蛟蜒白,松门蜃气平”,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置身于蜿蜒曲折的沙路之上,只见江水浩渺
【注释】 槛:同“槛”,门槛 大车:指牛 北口:指北方 垂:挂 牛力强:指牛的力气很大 牛角:指牛的犄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牛诗。诗人抓住牛的外形特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牛的威武雄壮形象。首句“大车槛槛出北口”写牛从北口(即北方边境)出来;次句“马垂两耳牛昂首”说牛和马都昂头仰视;第三句“行人莫说牛力强,牛角可垂垂已久”劝人不要夸牛力,并借牛的犄角来比喻牛的长久生命力。全诗言简意深,含蓄耐味
这首诗是一首元朝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 丙申(1356年)元旦 元朝举酒欲伤神,六载崎岖脱死身。 草木不忘春雨露,山川犹拥宿风尘。 河南轻重须藩翰,江左安危数缙绅。 家国未知焉税驾,等闲笑语答时人。 注释: - 丙申:指的是农历年份丙申年的元旦这一天。 - 元朝举酒欲伤神:在元朝时期,人们常常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折得繁枝特地红,可怜憔悴卧东风。 翻译与注释: 这一句描述了海棠花的繁盛和它的美丽。"折得繁枝特地红"指的是海棠花经过修剪后,其枝条变得特别红艳。"可怜憔悴卧东风"则形容了海棠花在春风中显得有些疲惫,仿佛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憔悴。 第二句:春酣玉帐花阴合,夜照香篝药气浓。 翻译与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海棠花在春天盛开时的景象。"春酣玉帐花阴合"形象地表现了春天阳光明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甲午元日感怀”:甲午年正月初一(1754年2月6日)的感怀。甲午年,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诗人此时已经五十岁。 “春色年年出帝京”
【注释】 燕山:在今河北北京一带。万壑千崖:指山谷深幽。梵宫:佛寺的别称。金精:道教谓金属性之精华,即金星。银榜,佛寺中供奉佛像的牌位。龙船:古代传说中有龙形的船。棹:划桨。露房、云水、四帘:都是佛教用语,“露房”指佛堂;“云水”指佛经;“四帘”即四壁。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00)秋在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时所作。诗人登高望远,见西山水势浩大,山势峻峭,群山连绵,层林尽染
注释: 甲午: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卧病:生病卧床 柔川:指四川的成都平原。 地主五首:指作者在成都写的《客中作》诗五首,共五首。 西界:西边。群山半削成:群山一半被削去了,形成一道道山脉。 平居:平时。怅望:遥望。指高青:仰望高处的地方。 银河:银河,即天河。三石:银河中的三颗星。 玉笋馀云散五星:形容群山像玉笋一样参差不齐,云雾散开像是天空中有五颗星星。 旷岁:漫长的岁月。移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即可。 “二十四桥寒草绿,广陵无复见人家。”首句点明地点为江南扬州的二十四桥,寒草绿即春末夏初的景色,暗示诗人此时身处异地。“广陵”是古代地名,泛指江南地区。这两句写江南一带春天来临后景物的变化
燕山秋望三首 北落师门霄汉间,阴云粉沸夜漫山。 水声乱趁龙门道,月色斜窥碣石湾。 剑卧古台星郁郁,笳凝幽草露斑斑。 千秋万岁沧浪面,长照君王入近关。 注释: 1. 北落师门:即北斗星。霄汉间:在天空中。阴云:指乌云。粉沸:形容云彩像面粉一样白。漫山:形容云层厚重,遮住了整个山坡。 2. 水声乱趁龙门道:形容水流声如同追赶龙门的路途一般急促和混乱。 3. 月色斜窥碣石湾
癸巳年冬至日李君时可与客同游于柔川,追忆永嘉旧游,遂作诗赠之。己丑岁会于永嘉时十月桃花盛开如春半。识者忧虑其不祥,既而果然。就用前韵因并及之: 江城十月桃花发,小至看花半已残。 注释:江城指的是京城洛阳,因为洛阳有洛水而得名。十月桃花盛开,但到小至时节已经凋谢了一半。 香点客衣惊岁晏,醉烧官烛坐更阑。 注释:香点是指用香料点燃衣服,惊岁晏指惊扰了岁月的流逝。醉烧官烛是指喝醉后点燃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