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
抚剑从羁役,岁月已一终。 注释:握着剑从军役中服役,时光流逝,一年已到尽头。 赏析:诗人通过抚剑和从军役来表现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间的感慨。 借问所经行,非夷亦非戎。 注释:询问经过的地方是否为夷族(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或戎人(指外族),不是汉族或外族。 赏析:通过询问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感,也反映了他的迷茫和困惑。 中遭世运否,言依盖世雄。 注释
【注释】 羲驭:指神话中驾着的神兽,这里代指太阳。 荣悴(cùn):荣衰。 陨霜:降落的霜。 惨惨:凄怆的样子。 李梅:李子和梅子。李梅是冬季成熟的水果,此时正值寒冬。 愆阳:愆,违背;阳,指阳光。愆阳,即冬寒未退的意思。 物化:指万物的变化。 【赏析】 陶渊明有《杂诗》二十首,这是其一,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羲驭不肯迟”句,写时光的流逝,日月如梭,光阴荏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要点,概括文字信息所给的诗句大意,并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读懂全诗,明确是一首七绝。 其次把握关键词语“平生”“解醉”“颓然”“好事人”“嵇阮间”“忧尽忘” “思已仙”“何所本”“羲皇先”“末代下”“淳风还”“淫雨动连月” “履运有深怀”
注释: 1. 朝耕谷口田,暮采陌上桑。——早晨在山谷里耕种田地,傍晚在田间采摘桑叶。 2. 岁晚望有收,嗟哉成秕糠。——到了年底盼望有所收获,可是却成了无用的秕壳。 3. 白头去逐食,所谋惟稻粱。——到了头发变白的时候不得不四处寻找食物,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到米饭和大麦。 4. 嗷嗷天海际,何异雁随阳。——嗷嗷叫声传遍天空,与大雁随着太阳飞翔何其相似。 5. 昨宵得奇梦,可喜复可伤
【题解】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写,以颂扬贞寿堂之母,并自勉之言。 【注释】 吴门:指苏州。 西垂:西面。 杨母堂:即杨氏母堂。 龙煤铺:犹龙煤堂,指状元及第的荣耀。榜:指科举考试的名册。 嘉名:美好的名声。 亦既:已经。 荣禄养:指受到皇恩和厚禄的供养。 婆娑(piē sōu):形容人老态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相:帮助。 是行:此行。一:同“一”,这。 常:通“常”。 赓:继续。眉寿
【注释】 黔娄衾不足,原宪数方贫。——黔娄(春秋时人)以布被为裳,孔子称之为“黔娄之妻有矣”。原宪(孔子弟子)贫穷,穷到只有一方土可以数,所以“数方贫”。 笔冢名空在,文场事已泯。——指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颜回死后,他的弟子将他葬于曲阜城北,立冢曰“陋巷”,故称“笔冢”。 行囊犹简牍,旅冢但荆榛。——颜氏的弟子将颜氏葬于曲阜城北之后,仍继续周游各国讲学,他们带着书简等物,四处游历、讲学。颜氏死后
【注释】 忆昔客吴山:回忆当年客居在吴山。吴,地名。万松岭,即万松岭道,为吴地名胜之一。门对万松岭:门前有万松,风景优美。 松下日行游,况值长春景:在松树下游玩,正值春光明媚时节。 朅来卧穷海,时秋枕席冷:我来到这里,躺卧在穷困的海边,秋天的时候,我枕着冰冷的席子睡觉。穷海,穷困的地方。朅(qi )来:来到。 还同泣露蛩(qióng),唧唧吊宵永:蟋蟀还在鸣叫,它们的声音凄切哀婉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推测,可能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 诗句: 试续儒林传,之人迹已陈。 归魂钟阜夜,复魄董溪春。 忆昔初观国,乘时早致身。 家声汉司马,冑教古成均。 学术诸生识,才华六馆亲。 南宫燃烛夕,北省听銮晨。 秘阁诗书旧,容台礼乐新。 讨论抽邃典,制作迈常伦。 信是闺中彦,端为席上珍。 春官方载笔,东郭已埋轮。 雕鹗期高奋,骅骝且远巡。 薇垣莲幕客,乌府绣衣人。
【解析】 此诗为袁可立的自咏之作。诗人在诗中以“秦湖”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 ①履运已成昔(指已经过去),名湖尚说秦(名胜古迹)。②避时端有意(避世之意),把钓可无人(无人问津)。③若士居姚水,遗风似舜民(若士即袁可立,姚水为浙江余姚江,舜民指舜帝之民德)。④地虽占越上,境实慕河滨(越上是会稽山,河滨指黄河南岸)。⑤已忝归渔业(惭愧从事渔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杂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物我关系的看法,认为万物在世间飘荡无常,生死有命、物我两忘,只有路旁的烽火台,才能见证人间的悲欢离合。 【答案】 ①“大钧播万类”:天意播布着万物。②“飘忽如风尘”:飘荡不定像风吹尘土那样。③“为物在世中”:万物都存在于人世间。④“倏焉成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