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绅
【注释】 1、名教:这里指儒家的伦理道德。心:指人的内心。歆:喜爱,敬仰。2、束发:束着头发,指年少时,古代读书人二十岁束发为冠,表示已成年。知所宗:知道应该尊奉什么。3、钻瞻慨才劣:指自己学识浅薄,不能与有才学的人士相比。4、出处:进退出处,指一个人应进则进,当退则退。5、载惟:承继着。6、素王道:即“素王之道”,指孔子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7、天日崇:天日高,形容光明磊落。8、谅难名
这首诗的原文是: 凤历启文运,天心眷皇明。 圣人嗣宸极,君子扬王庭。 深仁被八埏,至德浃群生。 民情尽敷洽,穹厚垂休徵。 稽文举殷礼,遍秩及百灵。 胞翟且颙若,小大怀至诚。 瑟彼瓒实鬯,苾矣黍在盛。 缀兆万舞举,抑按箫韶鸣。 蒙鸿感肸蚃,葳蕤绚光晶。 灌注既下格,焄蒿随上升。 维时夜初午,斗柄中天横。 令仪雍且肃,睿情悦以宁。 孰谓神道远,孚假如应声。 云軿倏回驭,銮舆亦旋旌。 骏奔百辟走
【注】廖以成,名不详,唐时诗人。 西川廖氏子:廖姓为西川地区之望族,诗中的“乐育”是其家学传统。 口言重庆事,积善由其门:指廖氏家族世代传承的良好品德和学问。 阿翁已见曾:阿翁是指祖父辈的祖先,曾是指父亲辈的祖先。 一堂萃四老:堂中汇聚了四位老人,即祖父、父亲、母亲和儿子。 油然乐天伦:油然而生的快乐之情,源自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白发照先后:祖父年长,父亲年幼,但都拥有白发
【注释】 睢州:今属河南,在今河南省东部。 张许忠、耿耿晏刘誉:均用典,指唐代名将张巡与许远,以及宋代名将范仲淹和晏殊。张巡、许远为安史之乱时的睢阳城守将,后以“睢阳三杰”称颂;范仲淹为宋仁宗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晏殊则曾任宰相,二人均为北宋名臣。 “人远迹可寻,莫叹来何暮”,是说虽然人已经远去,但事迹是可以追寻的,不必为时间而叹息。 这首诗是送别陈知州赴任睢州的诗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
诗句原文: 东郭草堂为姑苏王仲远赋 草堂三两间,去郭十里馀。 门栽陶令柳,架插邺侯书。 渔樵足生计,琴樽供晚娱。 未知杜陵宅,风致更何如。 注释解释: - 草堂三两间: 草堂是古代文人隐逸之地,这里可能是指王仲远在姑苏(今苏州)所修建的住所。三两间表示其规模不大,但足够他居住和生活所需。 - 去郭十里馀: “去郭”意指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十里馀”即超过十里
【赏析】 “娟娟盈尺素,谁写凌云姿。”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首先用一个问句来发端:“是谁在写这挺拔秀丽的墨竹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描绘了墨竹的形态和风神:它高高地耸立着,仿佛要凌驾于云霄之上,而它的枝干又长又瘦,宛若一群仙鹤在空中飞翔,参差不一,姿态各异。“娟娟”形容墨竹的高洁、清秀。“盈尺素”则形容墨竹的纤细。“谁写”是说有人画过,但具体是谁,诗中未言明。诗人通过这一问句
送匡廷宪佥事之任闽中灵雨下神皋,春意溢皇都。 有客独持斧,出莅闽粤区。 绣衣炫晴旭,骢马驰远途。 行矣勿迟留,疲癃望来苏。 注释: 1. 灵雨下神皋:灵雨指及时的雨水,神皋是地名,位于神皋的地方。 2. 春意溢皇都: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皇城。 3. 有客独持斧:一个客人独自拿着斧头。 4. 出莅闽粤区:离开去到闽粤地区。 5. 绣衣炫晴旭: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阳光下闪耀。 6. 骢马驰远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后分析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即可。 首联:束发弄文翰,鞠明仍究曛。 “束发弄文翰”即束发读书。“鞠明”意为“穷明”(穷尽光明,引申为“穷尽智慧”,即“穷理”)。两句意思是说:束起头发去读书、写字,追求光明的智慧,穷尽世间的道理。 颔联:汨此尘俗嚣
寄叔盛叔雍叔叙诸侄 唯有积善者,不啻日晷长。 尽管猝难见,后嗣绵绵昌。 我愿汝等贤,背恶力趍善。 立德须象先,行道毋惮远。 桥门适公退,掩关缀新诗。 话言固覼缕,庶写长相思。 诗句释义: 只有那些不断积累善良的人,他们的德行才能像太阳一样永远照耀下去。 虽然他们可能暂时难以看到成效,但是他们的后代将会代代相传,继续发扬光大。 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贤良之人,摆脱邪恶,努力向善。
【注释】: 昔在旃蒙岁,曾作清都游。 寻幽探秘窟,采真访仙俦。 徜徉南华馆,宿留耆山陬。 话语幸相洽,契谊殊已投。 既下陈公榻,又买浔阳舟。 别来忽三载,萍迹等浮沤。 圣皇启文运,万国朝冕旒。 双凫忽来集,剑影辉斗牛。 握手乌衣巷,骋目白鹭洲。 重逢动深慨,情意何绸缪。 【译文】: 简无为张真人 昔日曾在旃蒙年月里,曾经到过那清静的地方游玩。 我寻找幽静的洞穴,去探访神秘的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