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黄金台 注释:古人:指古代的君主。惜金:吝惜金钱。贤士:有才能的人。困资格:受限制。昭王:春秋时楚国君主,重用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用古往今来对黄金的重视与对人才的渴求作对比,指出古今用人的不同观念和态度的变化,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和珍爱之情。 译文: 古人非常珍视人才,不惜花费巨资去招募。而今天人同样也珍惜人才,更怕有才能的人因为资历的限制而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
诗句翻译: 士为知己用,岂为黄金来。隗也自荐吾不取,嗣王况复多疑猜。 译文注释: 士人应为知心朋友效力,为何要为了金钱而来?隗(wěi)的人自己推荐自己,我却不采纳他的建议,继位的王又有很多猜疑和嫉妒。 赏析: 本诗是清代诗人杨光仪创作的《黄金台歌》中的一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求、君主多疑的感慨。诗中通过赞美黄金台的豁达和人才的多样性,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理解自己并为之付出的知音的渴望
壬辰1832春仲护送巡道周公抵澎抚恤赋呈二律 注释: - 壬辰:农历年份。壬为天干之一,辰为地支之一。 - 1832春仲:诗人在农历1832年的春季时被派遣。 - 护送:护送意味着保护和护送某人。 - 巡道:巡视道路的官员。 - 周公:此处指周公旦,即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西周开国元勋之一,与文王一起辅佐年幼的周武王,建立国家,平定商纣之子武庚和管叔
我公奉命恤民艰,千里汪洋任往还。 破浪冲风身不惜,咨寒问雨鬓先斑。 灾黎得解颠连苦,海涘重沾渥泽颁。 伫看天颜嘉远涉,恭膺纶綍擢朝班。 注释:我公(指皇帝)奉命来抚恤百姓的艰难,可以跨越万里去巡视。破浪冲风,不怕牺牲,不畏艰辛。慰问受灾地区的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灾黎,即灾区的百姓,他们历经苦难,现在终于得到了解救。海涘,指海滨地区。沾,受到恩惠。伫看,期待着看到。天颜,指皇帝。嘉,赞美。远涉
烽火惊心岁几回 江花溅泪向人开。韶光薄幸春如寄,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更无清梦到瑶台。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 译文: 烽火连天让人心惊胆战,多少次春秋更迭,岁月无情。江边的花儿仿佛在流泪,向着过往的人们开放。春天的阳光就像无情的使者,匆匆而过,让万物显得那么孤独。草木无声,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之苦,让人更加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在这漂泊不定的生活里,我不禁感叹,哪里是归家的路
黄金台 一望蜃楼海市虚,残山剩水有樵渔。 我来不见黄金址,为报燕昭一尺书。 注释: 1. 一望:一眼望去,形容视野开阔。 2. 蜃楼海市:指海上的蜃气所造成的幻景,这里比喻虚幻的景象。 3. 残山剩水:指残破荒凉的景象。 4. 樵渔:打柴捕鱼的人。 5. 不见黄金址:指看不到传说中的黄金台遗址。 6. 燕昭:战国时期燕国国君,曾派人四处寻找贤才,希望重振国力。 7. 一尺书:指书信
黄金洲 秋草没野渡,日淡黄金洲。 水鸟具静态,脚踏烟波浮。 不知何所惊,又飞十步留。 人语寻岩际,风力回沙头。 豁然帆势尽,一落空山楼。 注释: 1. 秋草没野渡:秋天的草地覆盖了小河的渡口。 2. 日淡黄金洲:太阳变得暗淡,金黄色的沙滩显得更加耀眼。 3. 水鸟具静态:水中的鸟儿保持着静态,仿佛没有受到干扰。 4. 脚踏烟波浮:脚踏在烟雾般的水面上,感觉像是漂浮在空中。 5. 不知何所惊
【注释】 黄金台:指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边筑起的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传说有千金买骨的典故。 平原:指易水之畔。 蒿莱(hāo lái):杂草。 昭王:即燕昭王,名职,一作“子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前315—前279年)。 挥手:指燕昭王死后,他的子孙没有能像他一样重用人才,致使国中无才可用,故后人常用“挥泪”或“挥手”等词语形容悲愤。 神骏:神异的良马。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欣赏分析。“漫说君王好俊才,想来名士也贪财”,这两句是说:人们常说君王喜好有才干的人,我想那名士也是贪图钱财的呀。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黄金霍霍终须尽,慷慨悲歌孰再来”,意思是说:金子总是要被淘尽的,只有那些慷慨悲歌的名士才能再出现
黄金篇 【注释】神龙:指皇帝。郭穴:城郭的洞穴,这里指朝廷。结念:系念,挂念。覼缕:琐碎的言语。情苦辛:情意恳切。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金"为线索,通过描写宫廷中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首联写皇帝驾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但这只是表面的和平景象;颔联则揭示出在表面上的繁荣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危机